财务经理不是简单地在用数字堆砌说话,而是用数学思维来清晰地表达某种商业意识和意图。对于财务经理来讲,重要的不只是掌握了几个数学模型,其核心是在于培养内在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可以应对各种含有更复杂变量的商业问题。
财务经理的商业触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财务经理的知识面,广泛接触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内容;二是提升财务经理的自我定位,从企业全盘和长远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和决策;三是实现从事后管理到事前管理的角色转换,全面、全过程参与和引导企业各类决策。
数字伴随着财会工作者职业生涯的始终,给财会工作者留下深深的情结,但能否真正用好数字,这可是要在财会工作岗位有相当程度的历练,不是拿了几个资格证书那么简单。大多数高级财会工作者都是从基础核算工作干起,这样的经历虽然精于会计技术,但有些人有时仍囿于数字而不能自拔,而渐失商业感觉。作为一个现代的高级财务管理者,仅精于数字记录和计量技术是不够的,更需要有良好的商业意识和感觉。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要以通才标准和更广泛的知识背景要求自己。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商业感觉和广泛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领悟数字背后的深层次经济含义和商业价值,达到挥洒自如的程度。
向“老板经营思维模式”靠拢
杨莞平女士认为,一个现代成熟的财务经理以是否拥有足够的商业意识为标志。她说,记得刚刚参加财务工作时,总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专业人员,是会计与财务方面的专才,现在经历了一些企业较高层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磨练后,逐渐改变了对自己职业的认识:作为一名高级财务管理者,首先自己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其次才是财务管理者。这里的区别在于,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你的眼光必须是纵览全局的,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其次才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上发表意见,从会计及财务技术层面上行动。商业意识的形象化比喻就是“老板经营思维模式”。当然,我们不是老板,是经理人阶层,我们所做的是老板总体商业计划的一部分或某个环节,然而,只有胸怀大局观,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才能有效地做好具体工作。但是,大多数财务经理缺乏市场及其它管理领域的经历和学识,加之主观上不能向“老板经营思维模式”靠拢,工作就会陷于被动,职业的空间就被局限。所以也有人认为,财务经理最好是从有市场经历及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中选择。
杨莞平女士认为,企业管理最凝炼的是数字管理,更具体地讲,是财务数字的管理,要做到这一步是非常难的,别看简单的数字,其背后的商业内涵极其复杂和丰富,没有良好的商业意识和对企业的全局熟悉和透彻的把握,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例如,信贷控制管理与销售是直接联系的。在信贷控制中经常发生的矛盾就是销售人员过度乐观,主张加大放贷;而信贷控制人员过度谨慎,小心翼翼。这时候,特别需要财务管理者有一副生意头脑,从做生意的角度看问题,利用风险控制的观念,权衡风险与回报。记得公司客户中有一个个体经销商遇到了家庭和经营上的困难,一连3个月没有还款,按照公司规定应停止发货。但考虑到这个经销商已经与我们公司打了近10年交道,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生意中去,现在也很有诚意继续与我们公司合作下去。最后我们同意给他贷款延期,并帮他做出一个分期偿款的计划,利用特殊政策帮他清除了大部分积压的存货。6个月后,这个经销商渐渐走出低谷,不仅还清了逾期的贷款,生意还有了发展,他更加强了经营我公司产品的信心。在这里,我们承担了风险,但最后得到了较好的回报。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各项资源进行整合的管理,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企业的经营基础目标是商业化的目标,即以市场、利润为导向的,因此财务经理应该把商业化经营理念贯通到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常常从市场、销售等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而不仅仅把自己局限在财务的技术性工作之中。过去对财务人员的定位有点象是个大管家,稳稳地站在主人后面,拎着一大串钥匙。现代企业的竞争环境,已经全然改变了财务人员的位置,不再站在后面,而是冲在最前沿。当企业需要投资,或者拓展新业务,或者开发新产品,或者开辟新渠道,或者改进业务流程,无一例外从一开始就需要财务人员的介入和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