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制度: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 |
来源:财务顾问网
发布时间:2005-09-08
作者:待查
编辑:sunny |
|
由此可见,符合效率与制约的最优公司治理结构是,在界定并明确CFO分别对董事会和CEO负责的职责基础上,被授权管理公司财务程序以及制定和执行公司发展战略,而不是将职权分离而导致两败俱伤。 三、中国CFO制度推进目标及操作设想 1.正确对待并合理兼顾中国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尝试,推进CFO制度,需要认识、分析并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①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比重较大。虽然国家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确立并开始实施“抓大放小”等转移战略,但国有及国有相关企业仍在国家主要行业领域占绝对优势,在国民经济总量中仍占近“半壁江山”。②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与成熟仍然不足。目前,部分人士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不够。③依靠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进行推动的条件不成熟。由于CFO制度是在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实施,虽然国外经验及未来方向是依靠法律来支持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来管理,但由于传统的固有认知及执法环境,CFO制度的建立和启动需要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进行主导和推动。 2.统筹兼顾并有序推进中国CFO制度。CFO制度在欧美等国迅速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现在正被世界各国的企业广泛引入。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研究分析和有序推进CFO制度刻不容缓。 (1)在法律环境建设上,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CFO职责和义务。据中国总会计师协会2003年调查,高达97%的总会计师认为,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总会计师条例》进行修订是当务之急,并提出在《会计法》、《公司法》等法规中明确CFO的责、权、利。二是修订完善相关法规。CFO制度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制度和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解决CFO独立性问题,促使与公司治理相关法规协调一致和同步推进。三是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加大执行推进力度。这是法制经济的要求,也是创建良好法治环境的必要保障。 (2)在行业自律监管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适时向与CFO内涵与惯例相统一的规范称谓转变。研究确定CFO称谓并与公司治理协调推进,有助于转变社会公众认识、加速CFO职能转变。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对外英文名称改变为CFO即是先导。二是推动向高端资格认定的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模式转变。建立由行业协会组织、政府监管和认可的国际CFO资格考试认证制度,促进并引导对CFO的资质管理与行业自律。三是实现向行业协会与政府共同推动转变。在协会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由协会和政府共同推动是初始阶段的必要举措,并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向强化监管转变。 (3)在素质提升建设上,要重点突出三项内容:一是强化财务专业技能。精细核算与管理、用数字说明公司业务发展方向,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在加入WTO后要迅速与国际接轨,精通中西方财务制度、准则和操作均不可忽视。二是全面掌握专业外企业管理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计划、筹资和投资等职能外,战略计划管理、风险控制管理、资源价值管理等新职能要求拓展企业全面管理知识。三是建立执业与道德监管记录。通过企业考核和行业协会监管,剔除非知情和制止无效等非重大及主要责任特例,进行长期监管与记录,以此进行资质考核。CFO素质提升的目标为:具有广博的知识、技能和较高的道德标准,熟悉金融和管理会计,拥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并能迅速作出决策。 (4)在制度实施推进上,要切实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把握实施推进应遵循的原则。由于CFO制度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握目标规范明确、整体统筹兼顾、协调有序推进等原则。二是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推进目标。借鉴国外CFO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特殊的国情,逐步建立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与国情匹配的规范的CFO制度,推动和促进企业及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三是按规划分步骤有序推进。在公司治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在暂不具备条件的国有及国有相关大中型企业推行总会计师兼行政副职模式,从实质内涵上逐步尝试。对于尚未具备条件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提出指导性意见进行促进,等具备条件时再实行。同时,可考虑逐步由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考核,确保所认证CFO获得认可并树立品牌和威信。?
|
|
|
|
|
|
用户登录 |
|
|
一周热点新闻 |
|
|
热门招聘 |
 |
|
|
专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