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动态正文
 

中国“高级海龟”争夺战

来源:FT中文网   发布时间:2006-02-26  作者:艾米•叶   编辑:janny

阅读:3887  打印   RSS 字号:||

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的李纲,难以想象自己还会回到这个地方,顶多也就是做短暂停留。当时,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的黑暗时期刚刚过去,尽管李纲就读于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上海复旦大学,但他还是决定抓住机会,离开中国,赴美留学。

在休斯敦完成学业之后,他于1985年加盟安达信咨询(Andersen nsulting)。现名为埃森哲(Aenture)。那里的合伙人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李纲表示:“他们告诉我,‘你最好是回到中国。那里将有一个市场,但我们不知道何时出现。’”

 兜了一圈 回到原位

但他走了一圈之后,又回来了。目前,48岁的李纲担任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统领着2400名咨询人员。

李纲是“海龟”(sea turtle)的一个代表人物,这是一个中文词,指那些出国学习和工作,但现在正“游回祖国”,在跨国企业中担任高层职务的人。

大公司纷纷追逐这些“海归”( returnees),不仅因为他们普通话流利,同时因为他们了解中国复杂的历史、政治体系,以及文化和社会习俗。在未来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这些因素可能决定着(业务的)成败。

与过去跨国公司乐意把薪酬高达100万美元的西方管理人员空降到中国相比,它们目前正大举使用“本土”人才,充实在华高层管理职位。“本土”人才这个词比较宽泛,包括大陆海归、台湾等地华人以及在中国雇用和培养的员工。

合格候选人才的匮乏,加大了雇用中国高管的难度。高管猎头公司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的一份报告,谈到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几个原因:许多目前处于50至60岁年龄段的人,其教育和工作机会因文化大革命而受到了影响;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才流失”(brain drain)令当地人才储备枯竭;中国优秀的商学院为数寥寥;当地中国高管往往缺乏全球经验。

海德思哲负责人Joy Chen表示:“企业希望本土化,但多数员工是大陆本土员工,不具备全球商业准则方面的经验。”

人才大战触及最高管理层

中国的 “人才大战”(war for talent)已触及最高管理层级别。摩根士丹利(Man Stanley)本月从花旗集团(Citigroup)挖走孙玮(Wei Christianson),负责其中国区业务。2004年,微软(Microsoft)起诉Google,因为该公司高级研究人员李开复(Kai-Fu Lee)转投Google,出任这家搜索引擎中国研发中心主管。

猎头公司正通过非常规的手段寻找合格的中国人才,公司正式名册中对这些人没有详细记录。18个月前,海德思哲开始利用海外华人使用的网络,构建潜在候选人数据库。这些网络包括中国大学的校友会、民间协会以及教堂和休闲俱乐部等。

理想人选通常是在国内接受大学教育,在西方接受研究生教育,拥有5年至25年海外工作经验,并在跨国公司担任中高级管理职务。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人才 职场 的新闻 关于 人才 职场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