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若楠, 颖)
又到了毕业生求职高峰期,招聘会、面试、offer成了最热门的词语。应届毕业生为了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遗余力,甚至不惜花费“血本”。从简历制作到形象包装,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需花费的门类越来越多,数目也越来越大,就业成本正水涨船高。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困惑:要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到底要花多少钱?
毕业生:有些钱不得不花
据统计,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一份调查显示,大约有52%的应届毕业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毕业生们的花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求职成本主要包含简历制作、形象包装、交通费、通讯费、拍照费用等等。
像大部分2006年应届毕业生一样,就读于上海某重点大学经管学院统计专业的小李从去年9、10月份开始了自己的求职旅程,几个月下来单是简历就已经印了一百多份。小李说:“因为我们是中英文简历,一张就是两毛,一份就是四毛钱,一百份大概要四五十块钱。如果你有一些彩打或者照片什么的可能会更多。我曾经彩打过简历,一份就要12元,价格实在太高就没再去彩打了。”
形象包装是眼下很多大学生求职的“必杀技”。一个大四女生小倪说:“我的套装是去年9月份开始要找工作的时候买的,外套500多块钱,加上鞋子和衬衣要超过1000元了。”除置装费外,女生还会在购买化妆品、发型设计等方面或多或少投入一笔。
毕业生们频频奔波于各种招聘会,交通费用必不可少,异地求职的学子食宿费更是不菲。来自南昌一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小董,半个月前到上海求职,目前还没有确定用人单位,正准备返校。他说:“往返上海的火车票,加上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的交通费,已经花了六七百块。因为对路线不熟悉,又怕误了时间,面试常常要打车去。吃饭住宿尽量找便宜的地方。到现在工作还没有确定下来,但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只好先回学校,在这里花销实在太大了。”
求职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连拍一张求职照都要追求“专业水准”。某重点大学法学专业小潘的一寸照片就是在学校附近的一家“专业摄影工作室”内拍摄的,小潘说:“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是在这里拍的,人多的时候要排队预约才拍得到,我的这套花了80块钱。”照片里的小潘身着西装、领带,表情自然,显得十分干练。据了解,拍摄这样一套求职照片大概在40元到50多元,如果要多留一些数码底片就要花费80元。
高投入未必“高产出”
求职路上的这样一笔费用对家境稍好的学生来说尚可承受,但对于经济条件不很宽裕的家庭来说,这可是不小的一笔开销。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毕业生已经花了不少钱,工作却杳无影踪,他们的收获和投入并不成正比。对于毕业生们来说,自己也明白花了许多“冤枉钱”,一位毕业生说:“每次去招聘会,看到人多简历也很多,经常会看到旁边的垃圾箱里有被人扔掉的成堆简历,心里觉得挺难受,觉得自己的简历很有可能就在那里边。”
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06年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位》,刚进职场“打拼”的毕业生月工资平均是2014元。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占调查人数的4.1%,1000元到2000元之间的占了45.5%,2000元到3000元的占29.1%,3000元到4000元占13%,4000元以上占8.3%。毕业生小李说:“我们现在的期望薪资也就三千元左右,再低的话,考虑到以后生存的问题,还要租房子,可能没法生活。但如果到五月份,还没有offer的话就会很急,到时候大家都会降低标准,所谓先就业再择业,先有一份工作定下来再说。”小李就读的是一所名校的热门专业。
求职成本不能“虚高”
如何看待毕业生求职花费的水涨船高?这个问题与现实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紧密相连。
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达到1100元,比上两年都有所增加。从2005年大学生就业情况看,2005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7万人,比上年增长17.3%。截至2005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96.77%。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副处长赵建德表示,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所谓“啃老族”,一些应届毕业生缺乏对求职的合理规划,无限期拖长就业时间,“就业成本”则更加难以计算。
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夏科家老师表示:“从学校层面来讲,我觉得我们也要加强对学生职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指导,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比较好的职业观,同时在技巧方面能够对同学多加指导。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少花一些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