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趋于“谨慎甚至保守”的首席财务官,将如何改变新浪尚难预料 曹国伟的特点跟新浪目前的状态有几分神似。 这是一个被朋友称为“谨慎、保守”的人。在5月成为新浪第五任CEO之前,他的主要职业经历是审计和财务,做了5年新浪网CFO,习惯以控制为重的思维方式。为人不张扬、做事先筹谋。40岁出头,在年轻和激情的互联网里,人称“老查”(英文名为charles)。 而新浪是家被指为“守成有余、创新不足”的公司。这个中国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的门户网站,一度是中国互联网老大;一直以来,新浪广告、无线两条成熟产品线表现不俗;但在游戏、搜索、电子商务等新领域皆未能抢得先机。现在,新浪盈利、市值等指标已落入第二阵营,公司股权分散、内部管理趋于制衡。 入职7年,曹国伟说,我的性格、我的背景适合新浪这个平台,新浪也适合我。新执帅印之际,曹对新浪的定位给出了较为清晰的说明:新浪做的是相对成熟的业务,比较系统和理性化的管理方式至少对现行业务的延续更为合适;对于新业务开拓,新浪会在看得比较清楚的时候做大的投资,尝试性的做法会少一些。 很多人会觉得,这家公司的未来再不会有大的波澜,也不会再给人以惊讶。看,老气的新浪选出一个守成的老板,它很难再脱离旧有的滑行轨道和发展逻辑…… 不过,真是这样吗?
行者 “老查”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驻足太久。他总是不断迁移。 1984年,上海人曹国伟考进复旦大学新闻系,那是复旦录取分最高的文科专业之一。1989年,在上海电视台才做了1年半记者的曹又抬脚去了美国留学,跟着本科专业走,读新闻学硕士。不过到了美国才知道,本科学什么跟研究生学什么根本不必有什么关系,并且,学什么专业完全应该顺从自己的兴趣。 1991年,新闻学硕士刚读完一年,曹立马转身进了另一所大学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MBA。连读两个硕士,并且之间没什么关系,这不多见。不过如果没有当时当机立断的转折,他就要在新闻业呆上一段时间,人生就是另一种轨迹了。 在德州大学读MBA的第二年,曹国伟又从全面学习商业知识的General MBA专业转向专注于财务管理的Aounting MBA。那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1991年-1993年是美国经济萧条期,即使MBA毕业工作也很难找。但会计情况稍好,何况德州大学会计专业排名美国第一。 第一次是为了兴趣,第二次是为了工作保障,他两次转身。 毕业后,曹国伟去了硅谷。他的绝大部分中国同学都去了纽约,那里工资更高,是美国金融业的心脏,会计师事务所更多,规模也更大。曹国伟说,那时候选择硅谷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人去了非洲。 不过接下来的几年,也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硅谷像坐着火箭一样窜升,信息技术、互联网、风险投资,把硅谷塑造成为世界科技和创新的心脏。不断崛起的新公司、不断刷新纪录的IPO、不断的巨型并购,机会遍地,曹国伟见识了很多“疯狂”的事情。比如他做过的一个客户,路演时定价13块,开盘价升至36块,结果第一天就涨到200多块。所以后来Google和百度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觉着惊讶,曹国伟说“其实不算什么”。 1999年9月,曹国伟要从普华永道跳槽,考虑两家美国公司,他打电话请时为新浪O的茅道临帮着参谋。当时新浪正筹备上市,正在寻找一个CFO。在茅引荐下,曹国伟见了CEO王志东。王志东说话不多,跟后两任CEO一样,曹感觉“都是脑子很清楚、极聪明的人”。几天后,曹又做下一次当机立断的决策:到新浪做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当时他并不了解新浪,但有两点:第一,这家公司和中国大陆紧紧相连;第二,它和媒体有关,是老本行。 2004年中,做了3年全职CFO的曹国伟开始兼任O,正式踏入公司运营的新领地。当时,广告业绩增长放缓,曹国伟认为“后面隐藏了很多人看不到的问题”;同时无线业务也出现管理人员流动,两块业务同时告急。新浪管理层协调的结果是,CEO汪延主管无线,有媒体经验、被普遍认为“对广告业务挺有感觉”的曹国伟主管网站内容和广告销售。 2005年,新浪广告在已经领先的情况下,增长率三年来首次超过主要对手搜狐,领先优势进一步拉大。同时,新浪无线业务随同产业大势滑落,至于企业级业务和游戏等新业务皆不成气候。相形之下,曹国伟主管的广告一枝独秀,按汪延的话说是“力挽狂澜”。在2005年9月才推出博客的新浪,几个月时间就后发先至,超过了所有对手。2005年末,曹国伟开始担任总裁一职。直至今年5月,升任CEO。 从记者到学生、再从职业打工者到老板,从新闻到商业、再从资本运作到业务运营;曹国伟就像一个孜孜行者,不断在不同的轨道间跳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