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当老板
“去年我突然感觉身体有些不适,怀疑自己有心脏病。”徐少春首度对本报记者透露,“后来医生说,你没病,这只是长期的压力、焦虑,突然释放后的不适应。”
从1993年到1998年的创业阶段,徐少春凭借一己之力推动着金蝶的发展,2001年金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徐少春仍兼任董事局主席和CEO的职位长达6年。
这种状况一方面给金蝶树立了以徐为核心的“英雄式”企业文化,而另一方面事必躬亲的作风让徐少春长期处于高度工作压力、紧张之中,“我一直将自己当做职业经理人而不是老板”。
2006年底,徐少春为金蝶空降了一位中国管理软件的重量级人物:何经华。何曾于2002年5月以500万年薪高调空降金蝶的老对手用友软件出任CEO一职,当时震动国内软件业,而当时用友董事长王文京对何的期望是,“让我们一块儿来写一部中国软件史”。
时过境迁,2006年底,徐少春经朋友撮合与从用友离职两年的何经华握手,何经华于2007年1月1日起出任金蝶CEO,协议维系时间长达4年,此间徐自己则从一线管理退下来,担任金蝶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架构师。“何经华和我的性格相似,他是O型血,我也是。”
O型血者性格多刚强,尤其是何同样在中国管理软件地位显赫,因此如何与何经华合作成为一个难点,对此徐少春称:“我现在更多从欣赏的角度来看Brett(何的英文名)。”
不过何经华的加盟对于十几年来在金蝶亲力亲为的徐少春来说,开始并不适应,以前徐一年至少要开50余次重要会议,而在2007年的前10个月,他只参加过4次会议——年初的经营启动会、年中的经理人会议,以及两次主席专题会议。
突然的解脱让徐少春对当老板的感觉一时难以适应,因此也才有了上面对自己身体的怀疑。不过好在徐很快清楚了这点,他开始从更高的角度为金蝶谋划,他规划金蝶的下一阶段是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转型的阶段,立足服务成为企业管理专家。
转型“成为老板”,徐少春同时在企业文化上也开始“革自己的命”,这其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打造“没有家长的大家文化”,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化的和充满人情味的金蝶文化。
“大家可以叫我Robert(徐少春英文名),也可以叫我少春、少春兄、或少春弟。”徐少春如是称,“在金蝶大家庭里,谁是家长?不是Robert,不是Brett,不是管理层,而是我们的客户。”
“苦集灭道!”这是徐少春阅读佛教书籍中欣赏的一句话,从2005年以来他在研究业务的同时开始读一些人文方面的书,这无论是对金蝶还是对其本人来说都帮助不小。“这些书籍其实是对我过去做过的事情的一些验证。”
“一个人应该尽量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他如是说,“应该有理想。”
“‘商即人’,‘商’不是做事,是做人,‘经商’就是做人,管理人;‘死即生,生即死’,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死去活来’,死亡以后可以重生。”这是徐少春阅读一本关于韩国商人到中国做生意的书籍——《商道》时对商业哲学的感悟。
“从小我父亲教我们兄妹《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人们内心都是善良的,都是有爱心的。”
“人生有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徐少春喜欢这种感悟,他在试图超越自己,现在他认为最开心的事是与家人一起旅游。
徐少春变得柔和、平淡了许多。以前他好喝白酒,而且酒量很大,现在他喜欢红酒,品文化。
徐少春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他刚到深圳时的一次喝酒,那次他们单位与中科健的人进行篮球比赛。“他们平均身高一米八,我们平均身高一米七,结果打成了43平,双方都很高兴。晚上一起喝酒,其实十几个人中只有五个人能喝,不过却喝了十几瓶白酒,喝得很痛快,后来我在医院躺了三天。”忆及当年,徐少春眼中依然充满兴奋。
“现在我胃不太好,所以改喝红酒了,一方面红酒对健康有好处;二来红酒有文化内涵。”徐少春称,他最喜欢的红酒除了法国红酒外,澳大利亚的“奔福品牌”也是他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