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电力上市之初资产为人民币100 亿元,配以适当的负债,收购了当年三峡投产的4 台发电机组。到如今,他们一共收购了8 台机组,集团提供资金为400 亿元。这400亿元不仅让他们提前偿还了一部分银行贷款,而且启动建设了金沙江上游的两个电站,其中的溪落度电站2007 年截流,向家坝电站在2008 年12 月截流。这两个电站加起来的规模可以与三峡媲美。
三峡工程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市场融资完美结合,实现了财务盈利。截至2008 年底,三峡工程总决算经初步计算,工程总投资不超过1800 亿元,仅利息方面,就比原计划少花了约200 亿元。
“内控”早动手
杨亚告诉记者,三峡总公司开始着手有意识、主动地建立内控体系是从2003 年开始的。“此前我们是以建设为主的项目公司,随着集团改制,长江电力上市,开始逐渐向上市公司的模式转变;从原来单一建设项目,向整个长江流域的多个建设项目滚动开发转变,以水电为主营业务,兼营部分风电项目。此外,我们还有一些金融资产投资和国际项目。这样,就非常需要一个内控体系。”
从2003 年开始,三峡总公司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会制度体系,建立二级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等一系列财务流程管理变革。建立了全面服务于公司战略的财务集中管理体系,提高了集团公司管控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杨亚说,未来的三峡总公司,仍将定位为一个清洁能源集团。“三峡工程建设完成的时候,我们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0%,从整个电力企业来看是最低的。因此,我们的财务状况是非常健康的。这样,我们可以继续滚动开发金沙江上游4 个梯级电站。如果按照现在这个滚动模式持续走下去的话,到2020 年左右,我们基本上可以在长江干流上建立6 个梯级电站,拥有6000 万千瓦的装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