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史话正文
 

从“帐”到“账”的演变

来源:新理财   发布时间:2009-09-16  作者:汪一凡   编辑:accliu

阅读:7493  打印   RSS 字号:||

会计人员书写时,究竟该用“帐”字,还是“账”字,笔者时有疑惑,但往往一闪念就过去了,从未去深究,直到读了1940年代《会计丛报》讨论此事的几篇文章后,才认真作了点研究,以下就略述有关此字的讨论和演变过程。为便于今人阅读,只对有必要保留区别的“帳”等关键字仍沿用繁体,其余均以简体字摘抄。

 

1940年9月1日,潘士扬先生在《帳与賬》中提及,他查到辞源对“帳”的解释之三是“帳目也,详帳簿条”。而在“帳簿”条,辞源的解释是:“计簿也,古但称簿。(汉书食货志)‘多张空簿’,谓浮报帳目也,后世行政官之主计者,多登记供帳之事,故名帳簿,犹登记军仗之卤簿也,遂相沿谓日用之款目为帳。因帳字无会计之意,乃别造‘賬’字代之,故俗亦作‘賬簿’”。

 

从辞源的措辞可见,繁体“賬”字在当时属于别造字,出身不太纯正,是“俗”的用法。从当时的辞源貝部,也“找不出‘賬’字的踪影,其殆中国字典没有“賬”字吗?”。潘氏的意见是,用“帳”字没错:“我这篇文字的结论,就是这么一句话:我在会计养成所学得来之‘帳’字,并无错误。”在此之前,还有位黄文衮氏曾提倡用“丁長”字,以便于代表西方的丁式账,所以潘氏也在文中顺便评点一番:“今人亦曾有把‘帳目’的‘帳’字改为‘丁長’字的建议,大约也是因为帳字无会计意义,‘丁長’字之‘丁’,乃系复式簿记之总賬式。不过,我国文字,的确相当复杂,不一定每个字都能在表面上表示其意义。常闻人说,‘矮’字与‘射’字,应当互相对调,因为‘委矢’才是‘射’,‘寸身’才是矮的缘故。”

 

潘氏的文章引起李超凡的兴趣,觉得对这三字似有讨论之必要,1940年12月20日,李氏发表《与潘君谈帳賬与丁長》,对“帳”字持否定看法,因为它既没有会计意义,也不能表示现代货币的意义,“实属非驴非马”,但对于“賬”与“丁長”两字该用哪个为好,他没有明确表态:

 

“查‘帳’字用于会计上在字典之注释固然不错,但其已不切实用,论者早已阐明。盖字典之注释与史料之考据,俱非在新式簿记勃兴后注释与引证,乃系证之在旧式簿记采行之时也。正如倡‘丁長’字之黄文衮氏所云‘帳字仅为旧式簿记中所可沿用,新式簿记实不合用矣’。其次,‘賬’字,固然应加否认,但亦须知其有所由来,非尽如潘君之漠视。据经济史之考究,前人之制賬字,乃出于商品货币期中之渔猎时期所用之皮贝作交易媒介而为决定,故有从‘贝’旁,诚非偶然也。

 

至于‘丁長’字,据倡议者谓用以代‘帳’,乃谋适应记账之用,而使表示借贷平衡为合理。潘君则谓中国文字已相当复杂,无须每字均能在表面上表示其意义。固然,惟中国文字为世界进化最高,组织最有条理之字体,想已为一般人所公认,数年来,反迭见攻击者,比比皆然。显著者如北平中国文学家钱玄同先生之‘打倒方块字’之举,今之所谓前进分子倡‘中国文字拉丁化’之议。审其意,目的无非欲扫除文盲,以易易难而。余对此,因浅见未及睹此翻然大波,当不敢苟同。惟窃科学进步新陈代谢在所必然,若能按部就班,谋切实用以创文字或改革文字,余则以为合且当,如氟、氨、氖、氢、□等字之行,已早有先例,遑论‘丁長’字!

 

时任广西省会计长的张心澄,在读了上述两文后,称“我亦技痒,加入谈谈”,也发表了《帳賬丁長張之我见》,又引入了“張”字来使讨论复杂化,不愧为蔡元培先生门下弟子,此文充分展现张氏长于引经据典,丛横开合的学养。他首先论证了“張”与“帳”之间的假借关系,帳由張而来,“張簿因假借通用而成帳簿”,“今日会计上所用之帳字,乃从历史上来,相沿而用以至于今者也”,读来大长见识,今天的会计人,大约已无人具备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底了(文中的六书指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帳字本非会计上之名词,尔雅释器云:‘帱谓之帳’,释名云:“帳,張也,張施于床上也”玉篇云:‘帷也,張也,帱也。’本是一种伸长而用于遮蔽之物,布帛类所制者,故从巾旁,我国之字,向称六书,而假借为六书之一种,即一字本非某意,假借之而为某意之用,故往往一字而有数意。古之所谓计帳,今之所谓帳簿之帳字,亦由假借而来,其本来之字,乃系“張”字。…

 

字为何须假借通用?一因事实日益加增,原有之字不足用以表示其意义,又不及造新字。故借用本有之字。二因写者一时忆及某字形象,姑写入一类似之字,犹如今之排字工人觅某字不得,姑以他字代之也。三因写者或传抄者之误写,犹如今之写别字白字,相沿积非成是,亦通用此字。至于借用某字,亦必彼此有关系,犹如不能向无关系之人借款也。其关系:一因音同或相联 二因形同或相似,三因意义相通也。張字借用帳字,即在此等条件之下。張为帳之平声,音近也;只偏旁不同,形似也;至于意义相通,则因东汉以前无纸,字皆书之于竹帛,会计之数字亦然,布帛类所制为遮蔽之物曰帳,数字书于帛类上,故亦借用帳字,称張为帳。

 

至于计物之数为何曰張?此乃渔猎时代所用之名词。…猎用弓箭射禽兽一次,则弓开張一次,如有十弓,则可同时張十次,故计弓之多寡,曰弓若干張。張罗取鸟兽,鸟兽投罗,则罗闭,应再張开一次,如有多罗,同时可張多次,故计罗之数,亦曰罗若干張,張罗取鱼,亦复如是。以此类推,凡物之数,多曰若干張,相沿以至于今,除称件称个外,称張者尚多。计数曰張,張簿因假借通用而成帳簿。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会计史话 会计史 的新闻 关于 会计史话 会计史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