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2004年开始,中国CFO的职业化进程加快,这种职业化从外企开始,延伸到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最后,国有企业也开始大规模招聘职业的CFO。不同的企业在CFO职业化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问题。外企因为有国际背景,所以比较容易一些;在民营企业,CFO需要与老板有明确的约定,同时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实施,最终实现完全的职业化,从单纯的新人管理过渡到制度管理。而在国有企业,由于带有行政色彩,所以他们的职业化进程是最慢的,但国企的CFO职业素养普遍比较高。
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的、老的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得不进行补课,以应对市场需求,那些补课不成功的,就只好退到了二线。同时,很多国际化人才被补充进来。从2009年开始,我帮助央企做了三次以上的CFO全球招聘。根据我的总结,最后到岗的CFO普遍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有国内或国际企业做财务高层的背景;二是有行业背景;三是知识结构全面,不仅具备财务知识,还具备管理知识和金融知识,三个方面都要具备。管理会计成为财务人员的必备知识,因为管理会计是支撑企业决策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资金运筹和管理会计都成为CFO的基本知识。而金融知识则决定了CFO对企业价值管理和与资本市场对接时候的能力。
管理艺术和管理能力也成为一名优秀CFO必须具备的素质,更确切地说,CFO的人格、性格,判断问题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精准性、逻辑性等,都很重要。
财务管理咨询日益受重视
我所在的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成立于1992年。所谓“正略”,即“正确的战略”;所谓“钧策”,即“重大的决策”,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我们将通过智力服务,不断为客户解决生产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复杂管理问题。
然而,在2005年之前,很少有企业来咨询财务方面的事宜。很多企业认为,涉及财务的问题,直接找会计师事务所就好了。事实上,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面向利益相关者,为出资者服务,这给CFO提出了高于以前的要求。
过去,财务工作以报表审计为核心,很多是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审计职责。当现代管理理念被引入后,管理层感觉目前的审计工作不足以满足需求,他们希望CFO参与决策。内部审计越来越被重视,同时,他们越来越多地向管理咨询公司咨询财务方面的内容。这部分咨询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因为财务是整个管理系统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比如战略管理、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都需要与财务管理相融合。如果没有财务做支持,战略管理中的实施标准就无法指定;如果没有财务做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就没有办法搞上去;当我们谈到企业内控,财务对各个风险点的掌握无疑是最全面的,财务系统不完善,其他都无从谈起。
这种变化在最近的两次金融危机中尤其突出。在1998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大家学会了如何通过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企业找到咨询管理公司,大多是希望帮助他们把企业管得细一点、财务核算得细一点、漏洞少一点。“精细化管理”成为人们的口头禅。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让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家发现,国际经济“发烧”,中国经济也要“感冒”,那么,如何提高自身抵抗力,成了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企业的视野从国内走向了国际,更加关注长远战略,国际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财务人员,尤其是CFO的素质也相应提升。
(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