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项目,该啤酒企业下属的广西某子公司,生产型企业,对刚入行的我来说,相当复杂,尤其是存货那块的包装物,难搞啊。看着同事们在EXCEL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心里真着急啊。还是只有抱着以前的底稿慢慢啃,先熟悉了再做,照着做,哥总可以吧。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外部审计生涯。出差,回所里补底稿,写报表附注,出报告,周而复始,慢慢的也摸索出来了一些审计的策略。一是总结,二是多看看审计教材。审计无非就是那些方法,先判断一个公司的风险点在那里,然后采取措施来证实或推翻自己的想法,方法无非就是分析、抽查、现场查看、盘点、询问、函证等等。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司采取不同的审计底稿,当然前提是把中注协那些程序履行完。
慢慢的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生活,可以去不同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企业,吃不同地方的美食,带各地的特产回来。每天都是新鲜的,不象企业,每天都是那些事情,枯燥而乏味。
事务所最大的好处是在于它的学习氛围和自由度以及融洽和谐的同事关系,面对那些会计和EXCEL技术高超的同事,我曾经自卑过,恨自己为什么那么笨,但是潜移默化地,自己的水平也在提高。事务所同事大体年龄都差不多,有共同语言,我们一起抱怨工资待遇,我们一起抱怨频繁的加班出差,但是一旦开始做项目,大家又非常的投入。忙季过后,一起开始复习CPA考试,一起讨论各种疑难问题,那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简单而纯真。通常所里会给大家放2-3周的考试假,可以在办公室复习也可以回家去。只要不出差,基本上早上可以10点到所里,没有考勤,没有打卡。这种宽松的环境一度让我沉迷,重回企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适应。
在事务所的日子里,我前前后后参与了七八个上市公司的年度审计,四五个IPO审计项目以及部分发债项目审计,对各种类型的公司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渐渐发觉自身的不足,专业知识还停留到比较初级的阶段,但是逐渐地在提高。于是业余时间开始啃书,正是在事务所的这段经历,让我养成了学习的习惯,会计审计这些行业,活到老学到老。
一年后,逐渐的有同事离开,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是不想忍受频繁的出差加班,有的是因为找到了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的职位,想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事务所就是这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这个所的待遇还可以,毕业三四年如果认真点的也可以拿到十多万,每年升一级,每年工资涨20%-30%不等,每年一次旅游,将近一个月的考试假,很自由的工作时间。留下的有许多理由,离开的也有自己的考虑。在事务所呆了两年,两年时间,部门同事走了50%。
2009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无意间投了某金融控股集团下属的高速公路公司主管会计岗位,当时的想法是想到企业尽快把CPA考完,在事务所或者说在整个财务行业,没有CPA自己感觉是很悲催的事情。人事部面试、财务副总面试、笔试、董事长面试,当时笔试的时候居然考MBA的题,做得很惨烈啊。然而出人意料,顺利拿到offer,工资待遇一年发17个月工资,优秀员工发20个月工资。上班时间上午9点30至下午4点50,轻松加愉快。于是开始纠结,纠结过后选择了离开。
三、垄断行业,平淡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速公路的确是完全垄断性的行业。不需要考虑市场,不需要考虑生产,不需要考虑应收帐款政策。每天一开门都是几百万的收入,而且基本上是现金。
在这样的行业里,财务也相对轻松,更多无非就是报报费用,偶尔要小修中修大修或者搞点绿化什么的,都是外包给其他工程公司或绿化公司做。我们是业主,我们只管付钱就行。银行帐上随时都是几个亿的现金摆在那里,稳定而踏实。
这样的公司,财务无非就是把账做清楚和让公司资金产生收益。经过董事会的批准,公司可以动用不超过2个亿的资金来打新股(通常只需要1000万就够了)。打新股的收益也相当不错,07年赚了4000多万,08年400多万,09年由于金融危机等原因,只有60多万。其次是采用协定利率的方式来增加收益,节假日使用七天通知存款增加收益。该公司每年坚持分红,财务总监说看到帐上这么多资金就着急啊,还不如把钱分给股东。
该公司比较值得推崇的就是预算做得很好,财务部统一编制表格下发给各部门填列,预算精确到每盒订书钉。每发生一笔开支,由部门预算员登记,看是否超支,超支不报。然后交给财务部预算岗位登记,会计做帐,每月财务部预算岗位与各部门预算员定期核对,每月坚持预算分析。每年的预算除了收入利润超过预算外,其他成本费用均严格控制在预算的95%-1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