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19年CFO讲述:从外企到民企的职场之路
曾帮助多家不同企业梳理、整合的付华对如何构建企业的财务体系颇有心得。现任蒙发能源集团CFO的付华表示,“我现在有足够自信可以接手不同类型的公司,因为离开跨国公司后经历的几家公司,都跟踪了它们从整合到建立流程体系的全过程,对公司的管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很清楚,管理起来便得心应手。”
这样一位在财务领域浸染近20年的CFO,除了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之外,对于财务和职场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如今他更愿意与同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从外企到民企的职场之路
付华19年的财务管理经历有将近13年就职于跨国企业。人民大学毕业后进入惠普工作,对付华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系列财务分析、信用评估等工作使付华的财务之路从一开始便打下了职业化的基础。随后两年的投行经历在最大程度上磨练了财务工作者的能力,不仅在工作中掌握了各种知识,还在做事的同时学习做人。
重新回到外资企业中后,从康柏的中国区财务经理到Oracle的高级财务经理,33岁的付华感受到了外企文化中对于本土人员职业天花板的压力,“从高级财务经理到财务总监虽然只有一级的距离,但在跨国公司中,可能要熬到40岁也未必会有更高的提升。相比之下,外籍人才在跨国公司中更受重视。”
继续在跨国公司工作还是跳出来寻找另外发展?徘徊于两者间的付华收到了智联招聘的邀请。“当时原本希望能够加盟一家中等规模的外资企业,尽管与预想的有所差别,但是受到IPO的吸引和遍布于全国的巨大平台,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智联招聘。”
跳出跨国公司是付华职业生涯的分水岭,为此前12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找到了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平台。
2005年时的智联招聘意欲赴海外IPO,付华将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智联的平台,构建企业流程制度体系,为IPO建立和实施美国会计准则。尽管后来因为智联本身的业绩原因上市计划搁浅,但付华所做的诸多努力无论对自己的能力提升,还是对智联日后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此时,安博为付华提供了另外一种机会。安博(美国)有限公司中国控股公司是一家户外媒体公司,由三位美籍香港人投资创办,他们希望付华能够帮助公司从OTCBB转板到纳斯达克、AMEX或纽交所。2007年在安博,付华大半年的时间都在进行整合,从不同分公司的企业文化、会计体系到管理体系,都依照美国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以及信息披露要求进行业务、财务和会计体系的整合,同时保证报表的合规。
完成了基础的审计、整合工作,2008年随着公司业务的壮大,付华开始从控制和财务支持的角度帮助公司成长。“2008年的发展非常好,投资人们都觉得2010年可以转板成功,公司团队也齐心协力地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但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打击了公司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安博80%的客户都是跨国公司,这导致2009年的业务量不及2008年的一半。在这种情势下,2010年上半年尽管做出了调整价格、收缩战线、回收现金流等努力,还是没有有效的回升,投资人决定将公司出售。
全球最大专业招聘网站Monster Worldwide在2008年底收购了中华英才网,但是整合并不成功,此时的Monster迫切需要一个大中华区CFO负责整合工作。付华在跨国公司和智联招聘的经历使他获得了这个机会。加入Monster之后,摆在付华面前的几个棘手问题之一便是收入确认问题。付华解释说,原来的收入确认是基于发票开出后,在一定期间内分摊这张发票,但是在会计层面收入确认有四个标准,一是签了法律上有明确权利义务的合同;二是服务已经提供产品或所有权已经转让给了对方;三是确定经济利益一定能够进入公司;第四是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收回钱。显然发票分摊无法进行有效的收入确认,存在严重的会计问题,美国总部清楚问题所在,但受到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影响而无能为力。付华首先与高层沟通如何设计和实施收入确认管理,这需要与当地的软件开发公司协商重新开发软件,付华认为收入确认软件的开发与实施是他在Monster所做的最关键最艰难的事情。
除了清理历史遗留税务之外,健全日常制度体系也是付华的重要工作之一,从资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客户返点政策梳理到销售、测算流程的制定。为了让财务更好的支持和控制业务,他还每周参加业务会议。比较遗憾的是中华英才被Monster收购后业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付华也感到有些彷徨。
如今付华加入了一家与之前经历都不尽相同的本土民营企业——蒙发能源投资集团,这是他考虑了近一年的时间后才做出的决定。
这家民营能源公司盈利状况良好,虽然有上市计划但并不以圈钱为目的,老板更希望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理顺内部产权关系,为企业长远发展树立标杆。之前每一家公司都有着上市、转板、整合等明确的目的,对付华来说,现在是一个急不得的慢活,许多根深蒂固的文化需要打磨,工作节奏放慢,但压力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