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动态正文
 

冰河纪保代 IPO沉默60人纷纷跳槽(2)

来源:理财周报   发布时间:2013-07-30  作者:谭楚丹   编辑:还津蕴

阅读:1804  打印   RSS 字号:||
理财周报记者致电多名光大证券保代,他们均表示这三年下来离职的20余人,出走并不是因为熊国兵。

附:IPO七月开闸之火熄灭 暂停至今已有60保代跳槽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IPO何时重启仍然是个问题。此前有传闻称,7月底监管层将重启IPO。然而如今,7月底已到,各个投行翘首以盼的开闸时间表接近尾声,IPO重启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

报道称,截至7月25日,沪深两市共有IPO在审企业746家,已经连续三周未发生变化。据了解,IPO暂停至今已有足足10个月,据统计,自去年10月起至今年4月,券商投行已陆续有60名保代跳槽。

监管层有意同时降创业板门槛推再融资

上面有意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降低创业板上市门槛以及创业板再融资一并推出,监管层正在抓紧调整。

理财周报报道,7月,投行翘首以盼IPO开闸。然而,7月26日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仍未提及此事,原本预计在7月就能出台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眼见落空,“7月开闸”之火熄灭。

华东一家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向理财周报透露:“上面有意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降低创业板上市门槛以及创业板再融资一并推出,监管层正在抓紧调整。”

不过,令市场兴奋的是,7月21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在银河证券完成了他上任后的首次券商调研。而此前一直未公开亮相的肖钢被业内认为“还没想清楚怎么做”,此轮调研被认为是一个积极信号——监管层想清楚了。

IPO开闸时间一天不确定,投行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做好一切准备。

据理财周报了解,已经有不少券商开始做预路演。“一方面是现在的确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摸摸底,另一方面是发行人着急去拜访客户。”前述华南中型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表示。

而针对此次对信息披露提出的新要求,券商也在积极应对。

据了解,华南一家中型券商已经在财务专项核查后启动了新一轮内交叉复核。“半个月前启动交叉复核,现在初步成果已经出来,目前进入进一步落实和整改阶段。”7月25日,该券商内部人士王先生(化名)表示。

通过交叉复核,一方面进一步夯实项目质量和财务相关信息,补充工作底稿;另一方面在信息披露方面重新做调整,一是符合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控制内部风险

截至2013年7月26日,距离6月7日发布中《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过去44天,是2009年至今新股发行改革中,从征求意见到正式发布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前三次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9天、23天和26天。

每一次间隔时间的增长,都伴随着改革难度增加和涉及面逐步扩大。

“对于IPO重启时间表,应该没有明确说法,至少短期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要做很多配套工作。”华南一家中型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告诉表示。

更有悲观的投行人士认为,需要完成相关配套规则,至少需要下半年时间。

一名接近深圳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人士黄先生(化名)表示,目前改革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了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和新股发行节奏市场化两方面的任务,接下来第二阶段,需要在制度方面有所跨越,监管层也需要将重点从上市前的审查转向上市后的监管。“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前,不会轻易重启。”

IPO在审企业连续三周未扩编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IPO在审企业情况表,截至7月25日,沪深两市共有IPO在审企业746家,已连续三周未发生变化。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此前受财务核查风暴影响,初审企业每周新增数量多维持在个位数。自6月以来,IPO申报热情再起。6月28日7月4日初审企业激增31家,是今年IPO初审企业单周新增数量最多的一次。而随后一周,初审企业队伍扩张脚步骤然停止。

业内人士分析,申报IPO企业须在6月30日后补充半年报,所以在6月底前新增企业数量较多,7月后新申报企业较少。

目前的746家IPO排队企业中,拟在主板上市的企业173家,拟在中小板上市的有311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有262家。从审查情况来看,在审企业中,已过会与已预披露的企业数量自5月财务核查结束以来数据未发生变化。

IPO沉默十个月60保代纷纷跳槽

IPO暂停至今已有足足10个月。而开闸时间目前未知,大势已去,风险当头,投行人员另寻东家。

据理财周报报道,10个月时间,刚好可以孕育出一个新生命。而一家券商投行、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倒下,或许只需要1秒。

在这10个月里,花了半年进行一场“史上最严”IPO财务核查。半年间,268家拟上市公司知难而退,宣告终止IPO。

同时,数家公司财务造假被曝光,5家保荐机构因而被“扒皮”。平安证券、民生证券、南京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暂停保荐资格、整改、立案。

空前的IPO财务核查,谜一般的IPO开闸时间,券商立案、处罚,会计所被瓜分,保代出走……一幕幕,均在这10个月的冰冻期里华丽丽上演。

2012年底刮起的“IPO财务报告专项核查”风暴,终于在今年6月第二次现场抽查后落下帷幕。268家公司弃权。

近日,光大证券投行内讧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理财周报致电多名光大证券保代,他们均表示这三年下来离职的20余人,出走并不是因为熊国兵。

据一名已在光大工作四五年的保代观察,光大项目不够,不是领导者的问题,是员工确实“不争气不努力”。对于部分离职人士,他表现出深深不满,“2010年与2011年,市场环境这么好,他们一点都不作为,没有几个签字项目,什么业务都没做过,难道待在这里混的吗?”当熊国兵在部门要求量化投行业务量和奖励标准时,不少光大内部人士认为触动了他人利益。

保代与投行管理层理念发生冲突的,不止光大证券一家。据理财周报数据统计,自去年10月起至今年4月,券商投行中陆续有60名保代流动。

中航证券出走保代最多,有6名保代在去年年底入职华创证券,今年4月另有3名保代投向长江证券。

据悉,中航证券不到一年时间,保代两次大规模离职,重创中航投行元气,保代人数已从28人降至16人。去年中航证券原总经理杜航离职,投行、资管、固收等中层业务骨干悉数离开,业内人士揣测“与中航工业集团理念不一致”为主要原因;今年5、6月,原中航证券投行总监巴震也带领最老、经验最丰富的业务团队离开。

今年6月,英大证券挖走齐鲁证券投行业务部20余人,还欲在其他券商如国信、华泰联合继续挖人,“接下来会在北京设置3-4个团队,深圳设置2-3个团队,上海视情况而定。计划将投行人数扩充到60人,其中保代10到20人左右。”

薪酬直接关乎生计问题,是判断能否做下去的“一杆秤”。

国信证券,狼群战术著称,据悉以“喂不饱”来鼓励更多的“觅食”行动。据了解,在国信,相比其他业务部门,投行工资最低。一名接近国信投行的保代称,“国信保代月收一万,基层员工工作三四年也才六七千,出差补贴一天100块,伙食费与交通费各占50。”

继续做下去的动力是什么,该保代表示“大家有活干,起码有希望”。

除了生存压力,外部压力,也敲打在投行人士头上。

随着几家上市公司虚增收入曝光,不少券商亦被卷入风暴漩涡,目前出事的天丰节能,就是在今年第一轮现场核查上被发现问题。对于投行而言,IPO风险徒增。

一名在京工作的保代表示,目前证监市场较为混乱,尽管证监会对欺诈行为进行严打,但常常“一棍子打死”。

“处罚应与过错方匹配,处罚力度要与过错程度匹配。”在他看来,证监会应该以公平对等的原则处理问题,“券商承担过多的责任,券商有时候也是一个受害方,证监会应该给予免责范围,但现在券商没有任何免责的可能性”。

据悉,平安证券暂停三个月保荐资格的处罚因薛荣年的听证程序迟迟未执行,实际暂停期来得更长。有投行人士预计,平安证券未来将会淡化IPO市场,“风险太大,平安下一步战略应该不参与这块市场”,平安内部也有消息传出,将有一半投行人员流走。

在今年IPO的腥风血雨中,不少保代和注册会计师落马。许多投行人士热议不能过于倚赖IPO,投行应向多元化发展,如债券项目、并购重组、三板之类。

相关新闻

A股7个月再融资1.94万亿超过去十年IPO总和

7月24日招商银行抛出285亿元再融资方案,这也是今年1月份兴业银行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236.71亿元后,又一家银行通过再融资筹钱。而另一家再融资大户京东方A紧接着在25日推出460亿元的定向增发方案,引起市场一片哗然,并将市场目光从关注IPO开闸转向上市公司再融资。

事实上,虽然IPO暂停、流动性收紧趋势不改、市场资金围而不攻、股市萎靡不振,但A股再融资抽血却没有停止过。记者从同花顺ifinD系统获取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计划或已经通过定向增发融资规模达到6137.78亿元,其中,2267.94亿元的资金已经进入上市公司账户。已经公布定向增发方案而尚未实施的再融资金额为3869.84亿元。与此同时,包括招商银行、国海证券等在内的上市公司的配股融资额为481.2亿元,其中,118.20亿元已经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增发和配股抽血,今年通过发债融资的也有井喷之势。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包括企业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在内的发行数量已经达到457起,涉及金额高达12749.49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计划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工具的方式分别再融资600亿元。平安银行、农业银行计划通过发行次级债和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的方式分别再融资500亿元。

这也意味着,今年以来,通过上述增发、配股、发债等方式,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达到1.94万亿元。而A股2003年以来的10年里,IPO总和也只有18989.72亿元。

上一页 1 2
更多关于 IPO 保荐代表人 的新闻 关于 IPO 保荐代表人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