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实务操作正文
 

克服5大偏见,这才是看财报的正确姿势!

来源:管理的常识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9-01-15  作者:薛云奎   编辑:无忧草

阅读:705  打印   RSS 字号:||
如何看穿财报?最重要的是学会没有偏见地下结论。

作为管理者,要想清晰了解公司的战略风险与绩效,参透公司经营与管理的真相,财报绝对是一个极佳的资源。

阅读财报不难,但看穿财报背后的企业真相并非易事:销售增长是买来的,还是内生性增长?利润是主营业务创造的,还是变卖家产获得的?利润是空有纸面富贵,还是收获了真金白银?分析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看穿财报?最重要的是学会没有偏见地下结论。以下,Enjoy:

常识君|有话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

道理很简单,你手里拿着锤子,心里就会产生拿着锤子的执念。

同样,在财报分析的过程中,如果你有动机或目的,你的分析结论自然也就很可能偏离它本来的样子,而成为你心目中或他人心目中想要的样子。

克服偏见,对财报分析来说至关重要,这远远超越了财报分析方法本身的重要性

1、财报分析不能预设立场

如果我们在分析一家公司的财报之前,就有了自己的动机、目的或立场,那么,也就相当于你的手里已经拿了一把锤子,你无非是想从你所要分析的财报中找出你想要的钉子。

手拿锤子的人总能找到钉子,但它究竟是代表了整体还是局部,也许你自己浑然不知。

2、全面的财报分析 会好于局部或个别指标的分析

财报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切忌断章取义。

要克服将一家公司的局部放大到整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对整体有一个全局的认识,这就是我所倡导的“四维分析法”。

因为只有在全面分析一家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和业绩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得出符合全局的结论,从而避免偏见和断章取义。

3、财报分析必须抓住要点 分清主次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全面分析,只能防止遗漏重大事实

抓住要点和关键,才有可能防止片面和夸大其词。

比如在财报分析的过程中,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东阿阿胶的种驴折旧问题的案例。

东阿阿胶公司在2018年年初发布一个公告:“将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龄种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从原来的折旧年限为5年/净残值率为5%,变更为折旧年限为10年/净残值率为60%。”

这个会计政策变更是显著的,而且,其变更结果会增加东阿阿胶公司的当期盈利。

那么,它做这样的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真的是为了操控公司的利润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东阿阿胶当年度的税后利润已超过20亿元,而此项变更可能增加的净利润只有区区300多万元而已。

所以,如果不把具体问题放在全局中加以权衡,抓住要点和关键,结论就很可能产生偏颇。

同样,我们在分析一家企业经营是否成功时,首先看它的销售增长,其次看它的增长方式;

我们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管理效率时,首先看它的资产周转率,其次看其存货应收款项的管理;

我们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资产质量时,首先观察各项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以此来判断它在分析结论中的重要性,其次才是项目本身的可变现能力;

我们在评估公司财务风险时,首先应当观察它的负债水平,其次才是它的负债结构和短期偿债能力

我们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业绩时,首先看它的盈利,其次看它的盈利构成与可持续性。

明白了主次优先的原理,才不容易让我们误入歧途,形成偏见。

4、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是了解报表信息本身的含义;“知其所以然”,是了解报表信息形成的机制、方法和原理。

比方说商誉资产,不了解商誉为何物的人通常会认为企业有商誉,说明这家企业有好的口碑和声誉。诚然,这也是不错的理解。

但反过来,没有商誉资产的企业就没有好的口碑和声誉了吗?很显然不是。

企业有没有商誉资产,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好的口碑和声誉,而在于企业之前年度有没有发生过溢价的股权收购投资

一家公司积累的商誉资产越多,说明这家公司发生的购并越多,支付的购并溢价越多,而非只是声誉和口碑很好。

再比如说专利权

如果在企业的专利资产中,有一项核心专利账面价值100万元,但另外一项配套的辅助专利却价值1000万元,那么,是否1000万元的配套专利价值要大于100万元的核心专利价值呢?

其实不然。专利资产的定价在报表中之所以错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核心专利是企业自身研发的专利,而配套专利是外购的专利。

自身研发的专利因会计准则的原因,将研发过程中的支出费用化了,所以,能够资本化为资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而外购的配套专利虽然没那么重要,但它表现的却是市场价值,所以,如果只看表面,就自然而然地本末倒置了。

再比如,老师问一个问题:苹果公司是重资产公司还是轻资产公司?有同学说苹果公司是轻资产公司。

老师拿出苹果公司的财报,指出在其3753亿美元总资产中,非流动资产高达2466亿美元,占总资产的65.72%。

同学马上改口说,哦,苹果公司原来是一家重资产公司。

接着老师又拿出苹果公司的财报,说苹果公司2466亿美元的非流动资产中包含有1947亿美元的权益与其他投资,这部分股权投资占到总资产的51.88%。

如果扣除这一部分资产的影响,你还会认为苹果是一家重资产公司吗?显然不是。

所以,说苹果公司是一家重资产公司是正确的,说它是一家轻资产公司也是正确的。

如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结论自然也是偏颇的。

5、分析结论必须具有相互联系的两个以上的财报数据的支持

财报分析的原则是“只表达客观事实,不表达主观愿望”,因此,财报分析的结论既不能有重大隐瞒或遗漏,也不能夸大其词或妄加猜测。

能够成为分析结论的证据必须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指标的支持。

一家公司是不是高科技公司,我们需要在财报中考察一系列的指标,并且得到相互间的印证和支持。

高科技公司其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导致其市场上的独特定位,其垄断性特征会推高其产品定价和高毛利。

通常情况下,其销售毛利率越高,说明其产品的差异性或独特性越大。

但仅有高毛利还不够,我们常常还需要考察它的高增长,因为高科技产品开创了人无我有的蓝海空间。

如果它是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产品,其增长自然畅行无阻。

所以,如果既有高毛利又有高增长的支持,我们通常便可在财报上认定其为高科技公司。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它的研发费用开支。

没有研发支持的高毛利和高增长,很可能是由其资源的独特性而推动的,而既有高毛利、高增长,又有较大的研发投入,那么,我们便可确信无疑地定义它为高科技。

如果仅有高毛利而没有高增长,这一方面说明公司营销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公司的高科技并不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变成了伪科技。

总之,财报分析的结论不是一种可能或推测,而是在多个相互关联的证据支持下的一种确定的结果。

这种结果是否表述客观、公允、准确,这其中既有方法论的问题,也有价值观的问题。

总体上说,克服财报分析过程中的偏见,仅有方法论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分析者必须保持绝对的平等心,不预设立场的分析才是克服偏见的关键。

关于作者:薛云奎,西南大学博士,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创办副院长。兼任宝信软件、万达酒店发展、百年人寿和地素时尚的独立董事。拥有超过30年的会计和高层经理人员教学经验。他所独创的穿透式四维分析法,令众多投资者、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专业人员受益。

本文为“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原创,摘自《克服偏见还原财报背后的真相》,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延伸阅读:

  • 国家刚刚正式宣布!企业所得税大变!小规模增值税起征点3万提至10万!1月1日起实施
  • @所有人!拿到会计证书的快去领这一笔钱!限期1年!
  • 更多关于 财报 的新闻 关于 财报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