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忆录中,潘先生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肺腑之言:“我认为会计师的信誉很要紧,可以说是会计师业务的生命力,所以我把我的事务所改名为‘立信’,就是要取得社会的信誉。但是,资本家委托会计师办事,总希望对他们有利。这样,有个别会计师就以造假账或出具不真实的证明书以迎合某些委托人的要求,而取得会计师业务。但是,这种业务我所是绝对不接受的,我宁可放弃这种委托,这样,当时看起来似乎是吃亏了,但日子一久,就会给社会人士产生一种印象,认为‘立信’是信得过的,是可靠的,反而会引来大批的业务。”
潘先生常说,作为会计人员,得99分也不算合格,只有100分才算合格,原因在于财务会计账目容不得半点差错和缺点。当一个人真正相信诚实是一种美德时,做了诚实的事,就会觉得内心的愉快和满足;凡是做了虚伪的事,就会感到极大的痛苦和不安。潘先生在给立信学校毕业生的纪念册题词道:“若孔圣有言:去食去衣,无信不立,则因以立信为建国之首务矣。若退而言会计,则立信为尤要。信苟不立,虽良法美意:必基石稳固而后可以尽其功能;此虽常言,实为先圣之所昭示,昭并日月,愿与请同学拳拳服膺而信守也”。
不知从何时起,诚信的声音,已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如黄钟大吕般深远凝重。到菜场上买菜,我们不得不对小贩的秤具看了又看;花一张百元钞票,收银员都要拿起来对光验看,炯炯眼神,直刺我们的自尊;近年的银广夏、麦科特等一连串审计失败案更让万千注册会计师无地自容。此时此刻,我们更能体会潘先生倡导的“立信”两字的份量,确实是一言九鼎、重如泰山。
我国第一尊会计学者的纪念铜像是潘序伦先生铜像,在潘序伦先生逝世两周年时,落成于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即现在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伫立在潘序伦先生铜像前,我这个与潘先生从未谋过面、共过事的后辈寻思良久,恍如神交。潘先生创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我们要用好,更要百倍维护;潘先生倡导并终生实践的立信精神,我们要继承,更要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