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业规划正文
 

竞争共舞,在成功中成长(2)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社区   发布时间:2005-08-10  作者:了了了   编辑:janny

阅读:4731  打印   RSS 字号:||

另外,安逸本身也是有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的,而且也存在不同层次上的安逸,一种是建立在清苦和清心寡欲基础之上的安逸,那实际用淡泊更恰切,另一种是基于物质富足的安逸。其实很多人心中期望的是后一种,而误以为是前一种。虽然,古今中外确实存在着满足并享受于前一种安逸的名人雅士,但其中也不乏因前程无亮而黯然退隐的无奈和失意,倒也不值得广泛推崇和追求。而后一种安逸,则是事业成功,却淡泊名利流连于山水之间的闲云野鹤,但这二者在形式上是矛盾的,所以更多的是内在的统一。换句话说就是安逸与否其实取决于外在表象作用于内心后的感受,而不全是外在的表象。

因此我想,追求安逸也可以与事业成功协同起来,也就是先将事业上的事情打点妥当,同时不尽倾心于蝇利,而是保持着内心的闲静安逸。虽然难,但却不失为一种现实而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三,鸡头还是凤尾

这是一个老辩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判断和选择,但却没有标准答案。

这也肯定是我们很多人都曾遇到或者想过的问题,但真正要进行选择并得出无可辩驳的结论却是不易。可能大多数人都希望能有机会成为管理者,如果能进一步成为组织的领导者在事业上有大发展,则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但现实中并不是人人都能有这样的机遇,而且,即使有了机遇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去做一个更高的职位。有个被称为彼得原理的理论说:“(在组织中)人们总是倾向于被提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人们通常也把这个现象称为彼得陷阱,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如果掉进“彼得陷阱”会意味着什么?当然是意味着组织事业的失败和个人的失意。

我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需要在这方面做一个选择。我们的事务所脱钩改制时,我是发起人之一,而且一直担任董事,部门经理,并有机会再提升职位。但是我个人却对此心存犹疑,为什么呢?因为我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我也知道目前机构的不足,而且有些不足是很严重的缺陷,并且不是简单可以改变的,所以前面的路必定充满艰辛和困苦(并不是十分接受目前大多事务所的经营方式,虽然身为董事有可能影响一些决策,但是并不能对日常管理中的所有具体事务都能施加影响,这是规则。而且有些事业的发展问题也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左右或者控制的,这正是目前存在的最大不足)。但如果我去到一个新的单位的话,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一个职业之路,而且一旦做出这样的选择,实际也就意味着放弃了现在已有的基础,一切从头开始,做一个“新人”并有可能意味着许久地奔波和长期“打工”。虽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但其实一经选择,很多事情已然注定,很难改变。因而选择也就颇费踌躇了,这已经不单纯是收入高低的问题,而是对自己事业、未来发展的选择了。当然,还有一条路是选择自己拉出来重新组合,但是这不在我的规划之中,没有什么堂而皇之的道理,就是暂时没有这想法。

而另一个矛盾在于,我原本是学管理的,也曾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但现在因为谋生的需要,竟也喜欢上了现在的CPA、CPV事业,甚至希望在会计专业方面有所深入,这些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平添了许多选择上的苦恼。如果继续留在目前的机构,也有可能两者兼顾,但也有可能两者兼废,这是风险决策。

因此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结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年轻时在学习上应该是尽可能全面发展,但到了一定时期,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后,最好能扬长避短,而不是花大量精力以勤补拙——只要那短处不会直接危害长处的发挥,并不必然是成功的障碍。

辨析自身的潜能,认识自己的能力特征,发掘个人的比较优势后,再决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设定自己的职级层次目标,围绕着这目标来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至于创业,我想有一个比喻:每个人都有安心在大树底下乘凉的冲动,但却担心这大树下只有风凉而没有果香,栽一棵小树让它长大还是找一棵现成可以依靠的既有阴凉又有好果子吃的大树,这确实是很难抉择的,两者都需要智慧。虽然经历感受都会不同,但并不能说哪一个就一定好,也同样都充满了风险。

无论是鸡头还是凤尾,找对自己未来可以依靠的大树或者小树都是最重要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关于 职业规划征文 的新闻 关于 职业规划征文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