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求职参考正文
 

一名中国财务总监对职业的思考(2)

来源:管理人网   发布时间:2007-04-24  作者:吴晨   编辑:sunny

阅读:14725  打印   RSS 字号:||
  “CFO的角色十分重要,”他说,“首先要订出自己的原则,因为你懂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资源可以用、什么不可以。”胡奋把自己的职责界定得有一点像裁判:“你必须把基础做好,因为你不能替业务部门做决定,在政策执行的时候,你应该站在一边,不参与,让人家去做。”这里的基础和原则可以认为是一整套会计制度和政策以及严格的执行。但是胡认为仅以仲裁者的面目制定和裁判规则是远不够的,CFO应该可以做得更多。

他认为CFO无论是决策还是建议都应该以理服人,因为财务触角遍及各个业务部门的特点使得他拥有比企业内任何人都要多的资源。“CFO的优势就在于他掌握的信息比较广,有判断上的优势,”胡解释说,“你可以看到全部和规律,并以此来说服别人。”

也恰恰因为CFO是整个公司重要财务数据的汇聚点,他对营造公司的风气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胡奋自认自己在3M推动最力的就是对风气的推动。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榜样,带动了一批人,大家都很正直,这种幕后的影响力比任何详细的规则都有效。(见框内文字:幕后的影响力)

胡奋的管理哲学颇显中国式的传统:并不涉身其中,而让自身的影响力来达到效果,不求个人的虚名。“低调一点也许更好。不需要让别人知道决定是由于你的影响而造成的,你很在意(公司)最终是否照着你影响力的路在走,这很重要。”如果把他的话解释一下就是:公司的每一项成功不一定需要归功于CFO,但是他的参与和支持却少不了。

从CPA到CFO

胡奋对于财务总监职责的思考无疑是深刻的,这跟他个人经历息息相关。

有时候人生的选择是偶然的,对六十年代生人尤其如此。当大多数同学都选择到政府机关学习的时候,胡觉得自己去会计师事务所或许前途会更好一些,时值1983年,恰逢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需要本土的会计师。在“老法师们”(硕果仅存的一批解放前的执业会计师)的推动下,同时也是因为能够用到自己的强项英文,胡奋成了为数不多的几名加入会计师事务所的年轻人。

从“老法师”那里学习会计实务,彰显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会计行业存在的严重断层,而胡奋所需要跨越的还不只是这些。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后与普华合并为普华永道)在1985年派他去旧金山事务所的实习让他接触到最新的会计理念和实务。两年内的两次接轨,胡的形容是“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氛围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氛围,非常快。”他个人职业生涯的跨越也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回国之后的胡奋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代注册会计师中的佼佼者,他也曾是AA进入中国后第一批通过考试认证的会计师,但是就在会计行业大发展的前夕,他却选择了转行到3M中国公司做公司财务。

在胡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伴随时代应运而生的东西,但是在职业发展的关键时点上,尤其是在做职业会计师还是进入企业做财务总监这一关键选择的节点上,他选择了后者。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需要很大的勇气:“一个人保持不变很容易,特别是当他即使不变,前途仍然很光明的时候。我如果继续做CPA一定会很顺利,不用很担心,因为行业(的发展)会推着我走。”

胡在而立之年的这一重大选择,主要是出于对3M的了解和信任。“我这个人很保守,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机遇是不会转行的。”但是,仅仅与3M文化的契合并不足以说明他职业选择的全部。说到底,胡奋不是一个愿意仅仅被时代大潮推着走的人,他更希望成为一名时代潮中的“弄潮儿”。他认定3M是一个能让他在企业财务上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十多年的企业财务管理经历给胡奋的最大体会就是做CFO有更多乐趣。“在公司里只做一个会计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是在为业务服务。做职业会计师时这一特点不是很明显,你只需迎合客户的需求就行了。”从CPA到CFO的转变,也就是从会计师到商人的跳跃,商人的生活一定是缤纷多彩的,因为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关于 财务总监 的新闻 关于 财务总监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