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从上到下对IT的超前认知,给IT建设非常大的便利,IT成为支持万科急速扩张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利器。
“不得不承认的是,IT技术在商业领域应用的不断突破给CFO职能带来了更有想象力的扩展空间,特别是在流程实施与内部控制方面。通常来说,公司发展都是本着一套战略思路进行经营,但关键要落实到执行上,这包括两个方面:人和工具。信息化现在提供了各式各样的IT工具能够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分类,使公司很多方面的管理都有了更加按部就班的可循之规,每一个步骤的规定都更加清晰、稳定,这样就使制度的执行得到了保障,而且也大幅降低了内控风险。”王文金把CIO和CFO的职能通过完善的财务制度和技术工具整合在了一起。
成功在于基础
从万科年报上的王文金简历一看即知,王文金是从基层开始一步不落走到今天的。在加入万科的近14年时间里,历任万科的财务部职员、主管、部门经理助理、部门副经理、财务管理部总经理,2002被公司董事会聘任为财务负责人,2004 年3 月起任财务总监。
于文革最后一年出生于在安徽合肥附近的一个乡村的王文金,小时侯周边的亲朋好友对他的最大期望就是跳出农门,而农村生活的朴素与辛勤也养成了其务实、稳健的性格。
“1982年我初中毕业就直接上了中专,1985年毕业时刚满18岁就参加了工作。”王文金被分到了合肥市塑料十厂,作为厂内仅有的三个身背“国家干部”身份的职工,王文金当上了财务负责人,管起了一帮“老会计”。
几年后,王文金调入了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这个当时还很纯粹的事业单位热热闹闹地搞起了财务电算化。
“当时我们用的是自己开发的财务软件,从需求调研、功能设计到界面呈现,都需要亲自去搞,虽然很辛苦也很麻烦,但是对于流程的理解和信息技术的初步把握,打下了一定基础。”王文金说起来也很感谢这段时光带给他的知识积累。
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相对轻闲,感觉自己学历和知识都开始出现欠缺的王文金暗暗开始准备考研究生。
“当时觉得在会计领域的既有知识已经够用了,想换个专业,就选择当时非常时髦的国际贸易专业,通过一番努力主要依靠自学,考取了中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方向的研究生。读研期间,财务也没丢下,考取了国内第一批注册会计师。”重新回到学校的王文金开始大量阅读有关经济学、资本市场、国际贸易等方面的著作。
心底里潜藏着一股逃离内地情结的王文金在1993年10月临近毕业之际直奔深圳。一边在一个小会计师事务所里暂时栖身,一边开始向自己能知道的有名的大公司投递简历。
此时,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王文金的职业生涯轨迹。
时任董秘和证券投资业务操盘手的郁亮正在策划和实施震惊国内资本市场的中国第一次善意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