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盘点完毕怎么也得半夜了,我们爬回酒店的时候连基本的个人卫生也不讲了就飞奔上床。当时我们住的那个酒店很乱,都大半夜了还有骚扰电话打过来,一般我不等对方发出邀请就直接说:“不需要”然后迅速挂上电话。彼时少爷还和我在同一个超市战斗,听到我挂掉电话,常会邪恶的一笑,抱怨我也不先问问价钱。此时我们俩都会大笑,一天的疲惫会缓解一点。还有一次电话铃刚响,少爷就风一样的抄起电话,温柔的问:“请问你需要按摩吗?”对方没说话,估计一时间脑筋转不过来,此时少爷已然把电话挂掉了,我们俩裹住被子狂笑,笑得肠子都快断了。后来我在K记的时候还去过一次西安,路过金花广场的时候我又看到那个小小的酒店,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很多一起走过的日子。
(二)长安有美馔, 何必下扬州
我原来的想法是专门写一记来说说我这几年湖海飘泊吃过的一些好吃的,后来想了想,觉得这样的写法会让人觉得我是个很没有格调的人,所以还是混杂在一起来写吧。
我一共来过西安3次,前两次都是因为出差。第三次是公司组织旅游。每次来心境都有所不同,但每次品尝这里的美食的时候,心境倒是无不同—都是那种很简单的快乐。
西安有几样很好吃的东西,如果有机会造访,一定要知味停车,不应错过。西安的稠酒是很好的。北京有一位美食界的前辈,乃是世家出身的风流公子,一生江湖风月,颇知道一些美食的典故,我曾读过一篇他专门写稠酒的考证文章。珠玉在前,我就不再卖弄了。稠酒就是礼记上说的“为酒为醴”中的“醴”,是一种用酒糟发酵而成的饮品,本身度数很低,喝一坛也不会醉。为了中和酒糟的味道,店家还添了一点桂花,所以西安的大小店铺酒肆,宣传的广告一定是:“桂花稠酒”我第一次喝的时候还不大喝得惯,第二次再去已经喝上了瘾,向客户点了名的要稠酒。北京西单现在还有一家陕西馆,也卖瓶装的稠酒,但是味道比西安的差很多。我喝过一次就不再想喝了。
羊肉泡馍是远近闻名的(当地人都叫羊肉泡,言下之意泡什么根本无需说明。)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不识货,只知道找老孙家,老孙家我估计早就不是老孙家的产业了,门面焕然一新,如果刷成红色,很有点肯德基的风貌。与之对应的就是一切全都快餐化,馍全都不用手掰,改用机器切。还可以买一包一包的速食装。我看到这幅场景就知道这里的泡馍好吃不了,因为西人的快餐本身的加工程序简单,可以标准化的,但是中国的饭食则最忌讳标准化。那一锅浓浓的老汤,却如何装进速食袋的料包?再说那用来泡的馍,为什么一定要用手来掰呢?这里面有个名堂,掰出来馍小指甲盖大小(当然你也可以把馍一掰两半,这里说的是讲究一点的吃法),形状不规则,才可以把肉汤吸收的更全面,出来的味道也才更香。所以出这个主意把老孙家改头换面的这个人一定缺少脑神经。后来熟悉了这里,才知道真正的羊肉泡馍不能到老孙家、同盛祥这样的大店吃,一定要沿大街穿小巷找那种看上去脏兮兮的小店,如此方可吃到正宗。我听了这话先是愕然,而后释然。因为我想到,我们单位后面那家小饭店的烤鸭确实胜过全聚德,以此类推,我家楼下的那个包子铺里卖的包子,也该比狗不理的好吃才对。这样的悖论不知让这些老字号的创始人听到了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