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西安的时候常常看到卖泡馍的馆子上面书写着葫芦头三个大字,我潜意识里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不太能接受的。据说葫芦头究竟为何物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比较血淋淋,说得是葫芦头其实就是猪大肠,因为其形如葫芦,所以叫做葫芦头。我小时候被家叔骗过一次,品尝过九转大肠的味道,结果差点把自己的肠子都吐出来。第二个说法人性化一点,传说药王孙思邈来到长安,老人家尝了尝当地的猪大肠泡馍,估计也差点把肠子吐出来,所以皱着眉头把自己的葫芦拿了出来,唤出店家交待一番,说你把我这个葫芦里面的药倒进你的汤锅里吧,起码不这样撞脑门子了。那个店家还算听话,依言行事,味道果然好了很多,后来为了纪念孙爷爷的大德,把自己的产品就唤作葫芦头。我比较能接受后一个说法,但在西安的日子里,一直也没什么勇气来试一试。我第三次到西安的时候是和一帮同事一起去的,在回民街附近的箱子里面乱转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吃泡馍地方,如果按照店面越破味道越好这一原则去评判,这个店一定位列三甲。我在店里转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个比地面干净一点的凳子让我坐下,当时我还曾建议大家可以扎马吃饭,但是这个样子可能有点怪异,几名男男女女围在桌子的四周,全都扎着四平马步,看上去倒是有点宝芝林众弟子的风采。
还有一种灌汤包子,好像是兄弟二人一起开的买卖,一个叫作贾二,一个叫贾三。据当地人说贾三家的包子卖的要远远好过贾二家的,不知道兄弟两个会不会因为买卖的事情失和。贾三家的包子铺里面挂满了伟人名人的照片,刚走进去还以为进了画廊,不是饭店。说句实话包子不太好吃,我们楼下开了一个包子店叫“蒸功夫”,我每天都去捧场,觉得也比贾三的包子好吃。倒是那里的粥,熬得浓浓的,不加糖也有一种甜香,非常好喝。
还有此地的羊肉串,就像我曾说过的,2毛钱一串,吃了好半天,一算账才花了10块钱,这种捡了便宜的想法很可以欺骗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小小的快乐一下。
(三)灵鹫峰上千尺雪,天山脚下有云霞
在讲述我的新疆见闻之前,我很愿意把另外一个我对西安的独特感受与大家分享。那就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判断的理由之一就是,这里的大街上,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一个小书店或者一个报刊亭。当然那里面也会卖一些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东西,但至少我还可以同时买到一些登得了大雅之堂的东西。后来跑了山南海北,发现很少有城市设立书店有这样的密集度,而且我发现的规律是,越往南走,书店就越少。到了广州和深圳,呵呵,那可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