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上市公司如采购控股子公司的产品用于再销售,则其溢价需合并抵消,因而对合并报表的盈利无贡献。但如果上市公司溢价采购控股子公司产品及劳务形成固定资产,则一方面,该类交易无须披露,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采购后形成固定资产,则子公司的销售可确认实现。由此,子公司的收益可确认为当期合并报表利润,而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虽定价过高,但因其折旧分多年提取,因而当期利润增加因素远高于因折旧增加而导致的利润减少因素。
四是变更销售收入确认方式。有一类上市公司,它们并非销售单一产品,而是销售整个系统,需要实施、安装与服务,销售过程持续时间长,因而收入并非一次实现。特别是对于跨年度实现的销售,需要在年度间分配利润。一般企业根据销售的不同阶段划分收入实现比率,而该类比率的变化,无疑会影响到当期盈利。如果当年接获的订单很多,而公司如提高开始阶段收入实现比率,则当期利润增加。
成本篇
第五计 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借刀杀人”这一计,不可望文生义或以词害意。它并不一定要用刀,也不见得就要取人性命,而是指假借外力或他人之手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借”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借资金、借人才、借技术、借地盘、借形势等等。
另外还必须说明的是原文中的“以《损》推演”一句,《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意指“损”与“益”的辩证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借刀杀人,关键在怎样“借”得巧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周瑜为杀叛将蔡瑁、张允,利用蒋干,借曹操之手杀之,便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在CFO手中,施此计者,所借之“刀”一般为上届领导,因为领导班子换届给他们有了可乘之机。
他们的秘密武器就是利用预提损失准备金的机会,透支亏损。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下年度的费用负担,而且预提过头的报损项目还有可能转为盈利。这种情况主要是把责任推给了上一届领导,一般在公司股权变动或领导班子换届时会用到此计,近来因新的会计准则有所限制,此招已不是太灵了。
第六计 声东击西
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将欲西而示之以东”,使竞争的敌人受到错误的诱导而疏于防范,在其松懈警惕,分散注意力之际趁虚而入,达到自己的目的。CFO则通过费用的变化来达到控制成本目的,充分利用了声东击西的精髓。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手段:
一是变更费用项目。虽然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以及各项费用有较为明确的划分,但有些项目的归类仍有一定的弹性。比如销售折扣,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单列为一项目,而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归入销售费用,作为给分销或零售商的销售佣金。该种归类的变化会导致费用比率的非经常性的波动。此外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间,也有一些归类上的差异,如对销售办事处的租金及折旧支出,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归入管理费用,有的将其归入销售费用。如果上市公司的归类发生变化,则费用比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是变通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对于拥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广告费用的政策变化主要是:将广告费用视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销售费用或是将广告费用支出视为资本性支出分期摊销。该类政策的变化对广告费用支出较大的消费品类公司影响很大。对于使用控股股东品牌的上市公司而言,一种情况是控股股东支付当期广告费用,而上市公司按该品牌产品的销售额提取一定比率支付给控股股东作为商标使用费;另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除支付商标使用费外,还支付当期广告费用。前一种情况高估了当期利润,后一种情况则是低估了当期利润。
税收篇
第七计 偷梁换柱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现时的,大家早已心知肚明,巧用他人之果为我所用,表面上虽然不甚光彩,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在逃税方面CFO们的偷梁换柱功夫也甚是了得。
把所得税返还款的确认期间进行调换。目前一部分上市公司执行地方财政返还18%的所得优惠政策,对于返还的所得税款,有的公司则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亦即于实际收到所得税返还款时确认收益。如确认政策有变动,或是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则不同期间的所得税返还款确认金额存在较大弹性。
另外一招就是通过偷换内部转移价格规避增值税。对于实行垂直一体化的上市公司,如果上游环节免交增值税,但其免交的增值税额仍可作为下游环节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则上市公司可通过提高上游环节的内部转移价格,提高进项税额,从而达到规避增值税的目的。而且对于免交增值税的企业,其被抵扣的进项税额将直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败战篇
第八计 走为上
原文: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此计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当种种手段被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这对于一些以作假为荣耀的CFO来说实为败战,唯一之计只有败走公司,等待公司查办。
当然,“走为上”对一些正直的CFO来说确是真正的“未失常也”。在CEO对财报指手画脚的情况下,也有不愿意与CEO沆瀣一气的。今年3月份Wade ok Financial公司的CFO辛西亚-布里顿主动辞职,当时该公司发表的声明称布里顿在公司供职了4年,现在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但是,随后该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主席勒萨斯也提出辞职,勒萨斯在辞职信中表示:“并非布里顿真的想辞去CFO的职务,而是因为她每次提出的建议都遭到了敌视、冷眼甚至威胁,她希望公司的财务状况能够更加透明,公司管理层能够在财务问题上更加有责任意识,但结果却招来了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