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恩惠并不是支持你做出选择的重点。更加重要的是,你在一个相对纯正的外企中,可以学习到很多好的工作习惯,培养很多好的工作思路。这些才是对你日后职业生涯产生推动作用的强大动力。
我有一个小小的本领,从电脑打印出来的英文文档,我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什么字体,几号字。这样的雕虫小技很让我的一些同事惊奇和羡慕。其实这只不过是我接受的若干训练中的一项,好的外企,可以给你这样的训练,让你做起事情来思路清晰,井然有序。
我面试过无数的小朋友,虽然他们背景资历全都各不相同,但是我聊聊天,就能知道谁是受过系统训练的,要是发现了这样的人,我一般都会留下,就像我们盖房子,一个方案是从头开始,另外一个却把地基打好了,要是你,你选哪个?
还接着说我的那个朋友,他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遇到了职业生涯的选择问题。我理解选择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有的时候简直比没有选择还要痛苦。我们吃饭穿衣,遇到了AB的选择,还可以安慰自己,这顿吃饺子,下顿再吃米饭。唯有感情职业,不会给你这样从容的决断。我的这个朋友当时拿到了两个offer,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普华永道,审计部的初级职员;另外一个是一家国有银行的总行,财务部的初级职员。我们两个算是多年的莫逆,有的时候长久不得相见,可是见到了却一点生疏的感觉也没有,所以算是彼此了解。他在做这样选择的时候根本没有征求我的意见,事后他解释说,我在这样的问题上可能会表现得太左,会出一个馊主意。我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前些日子他太太弄璋之喜,他想请我帮他的公子取个名字,我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报复的机会,于是发表意见说这孩子可以起名字叫,红军,长征,卫东或跃进。。。。。。以此印证我的左倾思想—这是玩笑话。
现在说说我的这个朋友做了一个什么选择,他选择去那个银行。我当时对这样的选择表示出了困惑,但是我的这个朋友自然有他自己的考虑,他言道在外企工作环境过于单纯,一点也不利于个人思想的成熟,不管是哪个银行,到了总行的水平,也一定是群贤毕至。我听到这里插嘴说,也有可能是官僚毕至。他好脾气的反问我,现在四大里面也有那么多的税务局财政部证监会的人士,还有香港人,新加坡人,马来人的勾心斗角,那里算不算官僚毕至?我感服他这样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所以对于他做出的该项决定,我虽然不能心悦诚服,但是表示真心尊重。我在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很多国有企业的客户和朋友,除去令人不快的少数例子,我感觉国有企业是一个可以让人迅速成长的地方,我遇到过几次类似的例子,客户派来的协调人员处事老到,长袖善舞,让我以为对方一定是长兄或是大姐,没想到询问之下竟然是小弟小妹。
现在说说对公司规模的选择问题。我自从毕业之后一直在规模比较大的公司打工,从K记出来之后,机缘巧合到了一家小公司,所以两厢的体会都知道一些,所以随便说说供大家参考:
大公司的好处其实我在上一节都说过了,除去那些可以满足虚荣心的东西之外,完善的培训系统,循序渐进的培养体制,多年积淀下来的企业文化,(原来我不相信这个东西,但是现在相信,所谓的企业文化在我理解,就是这个企业呈现出来的气质。它的产品,它的人,它的每一条广告和标语。)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思路。
大公司的劣势也很明显,体积太大了反应就慢,内部的程序做到顺畅有效便无可避免的困难。作为普通的一个员工,你可能由此体会出来的不便就在于,准备繁冗的文档,经历琐碎的审批,忍受漫长的等待。此外,机器越大,零件就会越多,显而易见的是,在一个跨国公司内部做一个螺丝钉的机率要远远大于小公司。如果你有幸步入一个超级大公司的财务部,从AP(应付账款)作起,尽管部门的领导许诺会在几年之后给你轮岗,你春去秋来的苦盼,也极有可能是去做AR(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