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我的同事所说,我的母校不是清华北大之类的正经大学,所以就算出去也申请不到什么好学校;我有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他是天生学化学的材料,保送南开大学,毕业之后考取了花旗国的奖学金硕博连读,恕我孤陋寡闻,反正那个学校我是从来没听说过。按这样的推理,我能申请下来的学校只能更糟糕—好不容易去美国读一个MBA,回国后还要向父老乡亲解释这是一个什么学校,实在不是令人振奋的想象;
2)我看但凡正经一点的大学对工作经验也有要求,学校越好,要求的年限也越长。我那个时候少不更事,还曾经心理诅咒过这样的规定,暗想明明时不待我,却遇到这样不近人情的限制;
3)我没钱。
4)虽然我很不喜欢审计这个专业,但毕竟被先生们耳提面命了这么多年。我想不清楚地是,我去读了MBA,回来之后能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当时MBA毕业都要去投行—大家现在也知道了这也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行业,说倒闭就倒闭了,简直比安达信都快;
5)我在学校里是个典型的书呆子,大一的时候还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二年级之后就一心只读圣贤书了,我听说申请MBA要写大摞的申请材料,从各方面讲述自己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我而言,实在乏善可陈;
出于以上几点考虑,我认真地放弃了自己孩子气的想法,乖乖的到事务所去上班。
工作了几年之后,我慢慢理解了商学院要求候选人工作经验的考虑—如果你没有工作过,一定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有了这样的疑问,回到商学院学习才有意义—这是演绎归于归纳的实例,我们经历了实际的考验,也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总结,让自己把从业以来的体会与经历与成功的商业经验和完善的管理理论一一对应,这是一个归位的过程,我有个不靠边际的比喻—但是我心里是这么认为的—就好像西游记里,很多天上的星宿跑到人间来祸害,几年之后当他们回归本位的时候,他们做神仙的体会一定与前不同—也许这也是玉皇大帝当年贬谪他们下凡的原因—天庭需要一批成熟的中层管理干部。
现在我很珍惜自己上学的机会,自己积攒了一些工作经验,各方面的修养也一点一点的提高。我倒是很希望把读MBA的机会再往后推几年—也许到时候有一个更好的机会等着我,在我内心深处有一个很让我害臊的想法,就是我也有可能试试哈佛—我产生这样的臆想并非毫无根据。前几天有一个我一直很仰慕的大学的MBA项目负责人找到我,邀请我作为嘉宾给他们的学生谈谈职业体会—可是就在几年之前,我还曾想过。若是这所大学可以录用我,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所以,我的结论是,假如MBA是一块美味的蛋糕,我倒是倾向于等到最饿得时候才吃—这时候的幸福感可能更强烈,而且,也有可能这个时候有一块更美味的蛋糕等着你。
现在说说专业学位。我看这两年会计专业硕士很热门—实话实说,对这个课程我也曾动过心思—后来看了课程表,才决定放弃—可能我这个人太实际,反正我不能接受这个专业学位参杂太多和本专业无关的课程,对于有些课程我还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就是从本科时期就讨厌。
但是我一点也不反对刚毕业的小朋友试一试这样的课程—我说的刚毕业也不是刚刚踏出校园,最佳的时机是毕业1,2年,原先的傲慢自大全都被冷酷的社会所磨灭,自己催生出了强烈的再教育的欲望。这个时候最好,2-3年的专业课程至少让你在毕业后的几年里不至于因为懒惰而放弃了持续的学习—咱们的财务专业,就像你的爱人,是要你花一辈子的时间来照顾和陪伴的,作为回报,它也会给你其他专业所无法给你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