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出差回来不久,十多个大学毕业生前来实习,王小姐信奉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让我们一个带一个,男带女,女带男,可惜毕业生多了个男的,我是唯一那个男带男的。这段时间,办公室里热闹了不少。王小姐本非业内人士,到现在也完全没能入行,因此非常在意专业业务的炫耀。这间深圳办公室本也没成立多久,这一日忽发其想,想创刊一本财务杂志,本身是好事情,但也该量力而行。特意组织了几个人,Google了一个星期,一份内部杂志竟也出炉了,为邀功,立刻打电话并发电邮给香港总部,看,我们深圳能审计刊物哦。刚打完电话,回来一句话让我很震惊:这份刊物不错,你们几个,这几天再出一份。可苦了那几位同事了,好在,作为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热情还是有的。这份所谓的刊物,根本没人在意,除了王小姐。
这家香港事务所同我之前的期望也有不小出入,本以为可以多接触些国际“先进”的财务理念呢。香港稍稍重要的业务是不可能拿到深圳来做的,他们不放心,况且大中型审计、会计业务基本给五大包圆了,剩下的留给夹缝生存的本土事务所。外国较有规模公司审计业务没怎么接触,深圳承接业务最多的是香港小企业代理记帐,然后连同审计一条龙服务。这些没什么风险,大陆人工成本又很低。当时很奇怪香港公司(应该是小公司/个人公司)竟然可以不需要像大陆这般“年审”,因为我们从来都是一次代理记账二到三年,连同一起出具二到三年的审计报告。
大陆和香港对于个人开办公司有显著的理念差异。香港鼓励个人从事合法经济行为,这绝对不是口头上的,除了特殊行业,在香港开办公司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有限责任公司需要两个人,每人可以一元港币出资,也不需要所谓的生产场地,但需要一个联系地址,就是说,只要政府部门给你的信函你能收到就可以了。如此低门槛就是想让你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不需要几十万的资金充面子,逼着人做“皮包”公司。因此,香港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秘书公司,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可以注册几千家公司,不过很多是“空壳”公司,只有一个名字,没有任何经营,当有人想新开公司的时候,可以买一个名字过来,省去类似大陆名称核准、工商税务登记等繁琐程序。秘书公司是公司的秘书,和经理的秘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香港,一家注册了的公司每年要交港币两千两百五十元的公司费,不管你有没有没生产经营。“空壳”公司也是有成本,政府鼓励公民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财政收入,一举多得。
香港另外一个体现阳光的是土地注册局,这也是和土地私有挂钩的,业主本人或其他第三方在业主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发函给土地注册局询证土地所有权及成本,土地注册局会非常及时地回函,上面清清楚楚详细记录该土地有纪录以来所有业主转手情况及其转让价格。想做假?恐怕有点难,要是前业主们有什么不法行为,除非过了追溯期,否则没人能逃脱。
香港银行协会也是一个我想说说的,审计银行存款时需要询证,第一次打印询证函时规规矩矩,把所有银行所有帐户类别都放上去了,以为也会像内地那样由银行盖一个红戳戳。同事见了,说不用这么仔细,只要写上其中一个银行的一个账号就可以了。而我,一个银行打印一份,浪费了不少纸张。将信将疑中,寄出了第一份询证函,没几天,收到一份详细的银行回函,关于这个公司的所有银行,所有帐户,包括贷款、抵押、帐户限制等信息一应俱全,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这才是真正的询证。当然,政府及银行的服务不是免费的,但会让你觉得享受实在的服务。
一个多月后,了解的多了,在该所的蜜月期也结束了。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那些无聊的代理记账,这些,Z所早已烦了。这里更夸张的是单据更加不齐全,还根本不可能问当事人。别说他们远在香港,就是在面前,谁也不会记得三年前的事情。唯一能够不出差错的就是银行存款,有银行明细和支票存根以及不齐全的收付单据,实在不清楚就挂股东往来,反正期末需要和银行纪录一致,公司基本也是股东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