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视野茶会计人文正文
 

谁动了我的财富?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社区   发布时间:2008-11-25  作者:唐爱军   编辑:accliu

阅读:4360  打印   RSS 字号:||

“华尔街”注定是一个与奇迹和灾难相伴相生的名词。也许,它已经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财富与梦想的代名词,但当2007-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暴发的时候,人们忽然发现,“华尔街”这个词汇也许还包涵折很多我们不曾认识到的东西。尤其是当我们意识到它的影响的时候,却发现这影响是如此强烈而深刻。比如,虽然这场金融风暴发端于华尔街,但它的影响却波及全世界;虽然这场风波源自金融市场,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却近在眼前;虽然这次危机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已经感到了刺骨的寒冷……

当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我国的股市从6200多点跌落到2000点以下,当我们听闻很多企业已经明显地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当我们看报道说华尔街的金融企业一家家陆续关门,其他一些公司企业也陆续开始裁员,有些欧洲曾经富裕到令人羡慕程度的国家如冰岛如今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的时候,美国已经有会计师开始过上了近年来少有的“紧日子”的时候。人们不仅要问:是谁动了我们的财富?![1]

一、次债、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源于一场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在美国,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这样的业务本来也比较正常,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很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纷纷将自己的次级贷款打包抵押给了投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而这些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自身风险又将这些贷款以发行“迷你债券”之类的方式卖给了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者。这样,一场层层传递风险、也层层叠加风险的危机便潜伏下来。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和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如此,即使银行收回房屋,也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从而引发了次债危机。这场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到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继而蔓延并升级,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十月,次贷危机造成美国股市有史以来最剧烈的震荡和下跌。从而形成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恍然真实地再现了一把源自葫芦庙的意外之火,却接二连三、牵四挂五的焚毁了半条街,烧红了半边天的悲剧。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购房者因为利率和市场波动,当他辛苦偿还了多年房贷以后(假定已经偿还了50万元,却发现,自己所购买的房产市值仅剩50万元,但购买房子的贷款却还有100多万,那么作为“负翁”的贷款者的心情是怎样的?!而且此时的现实极可能是他的月收入只有5000元且可能随时失业,而因为利率上涨,每月要偿还的房贷可能高达4800元,其心理上的绝望不难想象,而所有人面对这种状况所能做出的选择可能几乎是相同的——断供。而那些买了所谓的“迷你债券”的普通投资者,好比很多香港市民,完全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投入大量资金乃至全部积蓄购买了如雷曼债券等,然而在一夜之间就倾家荡产,截至2008年10月30日,已经有因此而走投无路撒手人寰者,痛哉痛哉!可是,人们的疑惑却更是难以释怀:一切曾经多么美好的境况为什么会一夜之间变成这样?!

其实,问题并不是一夜之间变成这样的。我们不妨再回过头来看股票市场。在我国股市尚处于极端火爆之际,网上就曾流传着一个关于“经济学烧饼”的故事:某市场上有甲乙两位制卖烧饼者,假定其行为几乎不受任何监管,其烧饼价皆1元一个,生意清淡但相安无事,某日甲忽发奇想,与乙达成协议,两人互买烧饼各一,各得收入1元,次日更互购烧饼各一,各得收入2元,渐次以往,由于二人的互购行为,致使烧饼价格升至10元一个,路人有机敏者认为有利可图,遂以10元每个的价格购得若干,次日以11元的价格售出,虽未必广而告之但路人渐次仿效,烧饼价高至百元,且看来仍有上升空间,于是,烧饼期货以及期货期权悉数衍生出来,很多梦想并坚信自己能像当年华尔街的赫蒂·格林[2]那样始终做到“代买高卖”从而创造“烧饼传奇”,于是人们以各种手段包括借贷抵押等来筹集资金购买这诱人的烧饼。然某日,终于有人发现,价格高达数百元的烧饼停滞在自己手中,无人问津,因急欲出手,遂渐次减价,终于,烧饼价格又回归0.5元1个,这时,人们在盼望着能有像1907年的J·P·摩根[3](J.P.Man公司创始人)一样的人出现时,巴菲特来买烧饼了,他似乎在说:你们都低估了烧饼的价值,所以,烧饼具有极大的投资价值——你们贪婪时我恐惧,你们恐惧时我贪婪。所以,哭的是你们,笑的总是我![4]

房子还是那个房子,烧饼还是那个烧饼,我似乎还是那个我,可为什么一夜之间,我就从一个富翁变成了穷人了呢?到底谁动了我的财富?!

推荐:初入职场——会计新人职场宝典
1 2 3 4 下一页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分享 打印 意见反馈
更多关于 金融危机 的新闻
评论区
我来讲两句:
  • 昵称: (评论通过审核后可获得10个金币奖励) 快速登录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