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故事正文
 

航班延误的CFO们

来源:《首席财务官》   发布时间:2009-02-19  作者:孔洁珉   编辑:caoqiaobo

阅读:2688  打印   RSS 字号:||

“乘坐前往纳斯达克的Pre-IPO号航班的乘客请注意,我们非常抱歉地通知您,本次航班因金融危机而延误,延误时间现在还不确定,请您在候机厅等候工作人员的进一步安排。”一位刚刚在成都双流机场被延误了七个小时的CFO在接受采访时幽默地自嘲了一把。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公布的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IPO活动下跌一半有余。2008年前11个月,全球IPO交易共745宗,融资额953亿美元;上年同期IPO交易则为1790宗,融资额2569亿美元。Dealogic的数据表明,2008年迄今已有298宗IPO项目延期或撤销,而2007年全年则只有167宗。

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不仅造成了全球经济增速大幅度放缓,更造成了信贷市场的极度低迷。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评价金融市场风险程度的VIX指数上升至创纪录的55.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一倍多。

“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用来形容因金融危机而延期上市的公司再恰当不过。目前这场金融危机将给Pre-IPO公司的CFO们带来哪些影响,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特别专访了四位延迟上市公司的CFO。

 “快餐”的营养问题

2007年底从普华永道转任7天连锁酒店CFO的吴海兵非常坦诚的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做CFO。分时传媒CFO李轶梵、智联招聘CFO周玮和某纸业公司前CFO娄志强三人都是第一次任职CFO,且均为“金装CFO”(特指从投资银行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转型的CFO)。从本刊近年采访来看,其比重逐年升高。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邓传洲看来,随着中国公司的发展,尤其是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传统的CFO已无法适应全球化经营和跨境竞争的要求。CEO们希望CFO向战略、经营型、国际化视野转型,并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因此需要更多的CFO。

与证券市场同步推出的《总会计师条例》一向被看作CFO阶层的发端。经过18年的发展,CFO这一概念逐渐在国内上市公司,尤其是海外上市公司中普及化。

1992年10月,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登陆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自此中国公司赴海外上市的大门完全打开。截至目前,中国海外上市的公司已近200家。如果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唤醒了企业的财务意识,那么与海外资本市场的接触,则是触发了企业迫切需要CFO的直接动因。

与海外资本市场的全面对接,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人脉,也包括语言和财务操作技巧的需求。在专家看来,资本市场已经成为催生CFO行业的催化剂,加速了国内CFO的进程。按照企业的自然发展规律,真正合格的CFO相对难产,因此这为四大的合伙人和投资银行的高级经理转型CFO提供了空间,以满足中国企业在高速国际化扩张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

据一家知名猎头公司的高级顾问介绍,随着资本市场在2004年的复苏,企业对CFO的需求非常迫切,基本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很多公司都苦于找不到合适的CFO。

因此,许多投行和四大的人都积极加入到准备上市的公司,欲做“临门一脚先生”,成为“快餐式”CFO。毫无疑问的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CFO职业的发展。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也带来了国内CFO职业发展的超常规,尤其是海外上市的热潮,为众多海归背景的人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热土。

投行对于国际资本市场的谙熟,四大全球最领先的财务理念和管理方法,两者都让管理模式和理念相对守旧的中国企业大多“顶礼膜拜”,这也为“快餐式”CFO的大面积出现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快餐式”CFO的增加,也出现了过于热衷资本操作、与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格格不入等水土不服的现象。

“我是标准的临门一脚型CFO,加入公司时最大的任务就是准备上市。”但是十多年前踏入美国攻读第一个硕士学位时就梦想成为一流企业CFO的李轶梵强调目前已对“快餐式”CFO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市只是自己阶段性的任务。

搁浅还是晚点?

“2008年9月30日上市仪式晚宴的菜单都已签好,我们已经闻到菜的香味。”李轶梵这样描述分时传媒与上市之间的距离。

1 2 3 下一页
更多关于 CFO 的新闻 关于 CFO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