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视野茶会计人文正文
 

中国会计准则实施“五味”(2)

来源:财务与会计   发布时间:2009-04-17  作者:张连起   编辑:accliu

阅读:5344  打印   RSS 字号:||
  公允价值就其目的来说,应是寻求一种客观的价值,然而却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这就使得公允价值演变为一种效用价值。同一事物的效用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甚至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差异也很大,因此无法形成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况且,这种评价取决于评价主体的背景、学识、目的及观念等因素,其他人难以断定其对错。可以这样说,既然公允价值不像“1+1=2”那样产生一个标准答案,那么,刚性不足而弹性有余的性质很容易被用来操纵。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早在1998年出台的“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就引入了公允价值,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许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形,而在2001年修订的准则中予以取消。当下的外部环境与那时相比,还不能说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经形成:产权、生产要素市场仍不活跃,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资本市场监管失灵;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还不高。面对公允价值自身的缺陷,以及诸多不利的内外因素,怎样才能使得公允价值“持续可靠取得”,而不是“估估而已”?如何确保公允价值不至于成为“橡皮筋”呢?

当然,会计准则的变革不能因喳废食。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这表明,由于其他的估值技术通常含有较多的假设,与参照活跃的交易市场价格来确定公允价值相比,有较大的主观性,因此,需要对其他估值技术的使用进行限制。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即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然而,是否具有商业性质的判断仍存在着大多的灰色地带,容易给企图舞弊者以可乘之机。

理念先进,执行打折,难免给会计人以“酸”的味觉。

味三:苦

描述:蒲公英的味道。《宋史·赵普传》:“卿社稷之臣,忠言苦口,三复来奏。”

一是对企业管理层而言的“苦”。执行会计准则体系需要首先评估修订内容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做出关键的决策,制定自身的会计政策体系以满足新准则的要求。根据其他国家已经完成的衔接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当准备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嵌入到财务报告流程时,企业绝不能低估所需的工作量。企业需要重新设计财务报告流程,尤其是额外的披露要求,重大会计估计的形成,以及对专业判断提供适当支持等环节,不可避免地受原有的业务程序、内控活动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挑战。

二是对会计人而言的“苦”。会计准则的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猛,国际趋同的步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速。一直紧紧追赶会计准则、制度的中国会计人,越来越沉重,越来越吃力。虽然“减负”还不能作为现阶段的主题,但会计人在承担改革成本的同时,应当有权利分享改革的成果。一些经验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准则变迁,会计人接受新准则的“边际效用”有降低的趋势,内在的求知欲和主动性退化,“疲劳感”和“冷漠症”上升。

三是对有关部门而言的“苦”。姑且不论培训、宣传的工作星之大、范围之广,单是新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就实在令人大费周章。因为无论会计准则怎样规定,会计职业判断总是存在.而且被置入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幅度与频率日新增强;无论是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会计准则都不能解决与会计信息质量有关的所有问题,特别是解决不了舞弊的动机、借口与可能性的问题。准则若此,焉能不苦?

推荐:初入职场——会计新人职场宝典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分享 打印 意见反馈
更多关于 会计准则 的新闻
评论区
我来讲两句:
  • 昵称: (评论通过审核后可获得10个金币奖励) 快速登录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