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估计是我们收获最丰的一年,这年,我们的模拟实践教学模式获得省科研二等奖,有了点项目资金后,书也就出版了,大约折合近百万字数吧,然后就是出去推广了吧,从1993年底-1994年12月,我们出访芜湖、六安等地帮助对方建立实验室,同时也到过天津财经学院、辽宁商专(锦州)、江苏商专(现在的扬州大学商学院)、南京粮食经济学院(现在的南京财大)参与交流。与同期进行摸索的几个学校不同的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机构特色。
回顾八年的以师兄般身份(其实我那时已经是正式老师身份了)教那些学弟学妹们的实践,可能比高高在上的身份要更有效果,因为放低了自己起点了,就容易谦虚地与学生们交流,容易听取人们的意见并且激发了自己的创造意识。与人同行真正的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尽管我1993年就通过了CPA考试并全科合格,但一直没有出去“挣大钱”,可能与自己找到的这种幸福感以及实现感有关吧。
到了1997年-1998年的时候,我申请下贫困地区支教之后,就离开的模拟实验室岗位了,但却把思路带到安徽太湖县高级职业学校做再做试验,这是后话,我所遗憾的是,我1998年回来的时候,模拟实验室已经基本处于停滞状况,再进一步了解到,全国很多原先搞得热火朝天的会计模拟实践教学实际上绝大多数停止了,面对这些,我不免有些愤怒!学校大都升格了,牌子更牛更响亮了,整个大学都产业化了,似乎培养目标和对象要求也升格了,学生毕业了就可以直接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来看待了,就不再需要搞这些实践的东西了,赚钱估计是根本吧,谁还来想到去做这些花钱又费力的事情呢。我逐渐对财会类高校这种肤浅的和现实短视的理念感觉担忧和失望!我明白,再这个大的体制下,个人的呼喊是那么的微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谁也管不了,但即使不是现在,将来会有付出代价的时候的。当理想的头碰了个大钉子之后,我愤而辞职,我当时想,无论今后当叫化子也好总得去尝试一下新的生活,这也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