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故事正文
 

我的十三年[上]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发布时间:2009-11-13  作者:tanxueping   编辑:cljmy

阅读:5146  打印   RSS 字号:||

国企的历炼

最近一段时间,思考很多关于职业规划的事情。毕业十三年了,回想一路走来,真是走了不少弯路。如果在20多岁的时候有人轻轻的提点一下,亦或是自己稍加留意,也许今天的职业道路就不是现在的模样了。

其实我也算是走得比较顺的那种。

19岁中专毕业,分配到家乡的国企工作,运气算比较好的我,没有下车间,而是直接去了厂里的财务部做出纳,这是我最初在会计行业的一份工作,应该说对后来的工作而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毕业一年后,继续在学校就已经开始了的自学考试,终于拿到了大专的文凭。适逢公司做改组上市,在整帐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刚好1998年又发布了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都是新东西,我这个科室里唯一科班出生的人有了机会,硬是把大家都不会做的现金流量表搞了出来,也让集团的财务领导对我有了点小小的印象。记得那次整个集团的财务人员培训,公司刚招进的本科生都没考及格,我在所有人员里考了个第二,还评了个优秀财务工作者。呵呵……上市公司的报表每年都要审计,而当时的上市公司,账务或多或少都存在包装的问题,我也在这个包装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基本上是对公司整个的核算流程有了一个了解,想想如果不是上市,真是不知道自己要做多少年才有机会接触这些帐务。

做了两年多的出纳,所幸没有错过账,赔过钱,日清月结做得很好,当然也很感谢当时的老科长,在我刚去上班的时候就要求我自己做费用报销的会计凭证,那时候可是做手工帐啊,书上学的和实际做的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努力地学,虚心地请教。那时候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肯定是我,拖地、打开水,干得挺起劲的。想想那时候真的是一点杂念也没有,就是想着好好把工作做好。其时的工资是按学历等等定级的,我记得就200多块钱吧,拿了好多年。不过当时厂里的效益还可以,一般还能发点奖金,一个月也差不多有3、4百块钱吧。对于刚毕业,没有任何经济负担的我很知足,给家里交100元的生活费,负责家里的电话费,其他的钱差不多都能存起来。说实在的,当时要是知道有基金定投这回事,估计现在我也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资本了,呵呵。两年多以后,科长面临退休,我终于有机会做会计了,那时候对于出纳这种简单的工作已经觉得有点厌倦了,但同时也很无奈,整个办公室七八个人,我是最小的,也没有什么背景,理所当然出纳也该是我做的。当时做上市的改制,也只是帮其他会计的忙而已。一开始做销售会计、纳税申报等等,工作量蛮大的,那时候是手工帐,公司有一套财务软件,但是没有用起来,只有我把那个工资的模块用起来了,发工资方便一点,呵呵。我记得当时上班通常都是一进办公室开始就坐着,没有闲的时候,上厕所的时间都有点紧,现在想想好象也不至于那么忙,可能因为是手工账的原因吧,凭证做了还得登帐呢。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做总账会计的了,在我开始做总账会计之后,科目余额表(那时候是用手工登丁字账)是个难题,很容易不平,那时候一个月的凭证一般都有100多号,一笔笔登,一个科目一个科目的汇总,还好我的算盘功底不错,每次都能比较快地找到不平的地方,在出报表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误过事。那时候真的是很单纯,没有想过未来要怎么样,只是每天上班、下班,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每天回家就是看电视。回想起来,那段最好的青春岁月真的是有一点点浪费噢。考助理会计师的时候很顺,一次就通过了。可等我刚考完,政策就改了,改成初级和中级,其实那个助理完全没有必要考。不过考试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些年扎实的专业基础跟不断的考试还是很有关联的。后来公司换了新的财务科长,和老科长完全是两上类型的人。老科长讲究事必躬亲,重要的核算,比如成本,一直是她自己在抓,而新来的科长是那种甩手掌柜,注重与税务、财政的交流,业务上的事不太管。他把章子给了我,让我帮他审凭证,这无疑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报考中级的时候,我的年限不够,也是科长帮忙找了关系,报上了名。到现在我都很感激当时的科长,如果不是他那么开明地给我提供机会,也许我后来的路会艰难一些。毕竟那几年是真正能沉下心来学习和做事的几年。2000年的时候为了考中级,工作上的压力也比较大,想把有些事情分出去,还和科长闹得不太愉快。想想当时真是不应该。我真的很庆幸碰到了这么大度的一个人,没有跟我去计较这些,而是尽可能地给我机会。那年考试的时候身体很不好,因为经常不吃早餐,得了胃溃疡,胃出血住院了一周,复习也都是下班以后,一般晚上看到十一点多钟。我记得我考试那会正在放《大明宫词》,我常常看书的间歇还去瞅一眼电视,呵呵。病愈出院以后,有点弱不经风。好在后来在考试之间,科长给了一个星期的假,突击背了经济法,总算是一次性通过了考试。我也从历次考试中总结到了一条经验,其实只要认真看了书,是一定能通过的。付出就有回报。

期间也报考过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只是自己没有认真看书,所以每次都没有通过。在国企工作的时间长了,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我虽然是主管会计,但是却是工资最低的,甚至比销售部的收款员都低。所以渐渐也就有了怨言,工作时也常常带些情绪,再加上后来直接领导换了人,又是我不太喜欢的那种。工作已没了先前的积极性……那年已经在传公司要开始买断了,所以打定主意,我是要买断的,在公开的场合,我也说我要买断。想想那时候真的是太幼稚了,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去说那么多。2001年,公司如期进行买断工龄的改革,我也如愿买断了工龄,打算出去读书,或者去长沙工作,因为长沙有太多的好朋友,而在家乡的这几年,总觉得自己过得太压抑。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做好了外出工作的考注会的打算。其间有个小插曲:总部的财务总监找我谈,说公司派我去学习,给上社保和发点工资,但学习回来了要为公司服务。我都有点动心了,但当时买断的协议都已经签了,后来好象也就不了了之了,还好自己没有寄太大的希望。

我在国企的这几年,积累了比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手工账是很锻炼人的,加上公司上市,经常帮审计公司填审计工作底稿,算是对审计工作也有了一点基础吧。其间公司的原始股本来是可以赚到几万块钱的,可惜了自己没有本金,当时也没有那个胆量,对股市一点概念没有,所以大部分给了别人买。买断的时候还补了一点钱。又没有什么负担,所以对于买断,我觉得是一种解脱,新生活的开始。只是至今我妈仍认为我当时的选择是错的,这是后话了。后来在外面换了一些工作,但我始终感觉对我最有用的还是在国企的一些积累。

1 2 3 下一页
更多关于 会计人 职场故事 的新闻 关于 会计人 职场故事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