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注会-痛并快乐着
在北京呆的第一年,基本上就在玩乐中度过了,公司的帐务很少,工作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周末自己也总是安排得很满的活动。到了年底,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认真地对待自己买断出来的时候订立的考试的目标。所以过完农历新年,我开始准备报考注册会计师了。不巧的是,当我决定了全心全力在北京考注会的时候,公司却突然要求我回长沙培训一个月,培训完了之后的工作不知道安排在哪。无奈之下,我做出了辞职考试的选择。现在想来,当时真是有些冲动,有些事情也许并不是不能兼顾,只是自己没有去争取沟通的机会。我当时认为要考试,就得在北京好好听培训课,回长沙了考试大概就会泡汤。所以毅然决定辞职考试。如果放在现在,我大概没有当时的勇气了,呵呵。
当时上班的地方有注会辅导的报名点,不过我报的时候那个点好象报不了,所以我是在农科院那报的名,东方注会,相信很多在北京上过注会培训的人都知道,虽然几年后这个学校发生了老板卷钱走人的事情,但当时我真的是觉得是不错的选择,讲课的老师都挺不错,闫华红、叶青、李景辉。我一次性报了所有的五门科目,打算冲刺一把。3月份办的辞职,然后出去租房,报辅导班,刚辞职那会北京出现了一次很严重的扬沙天气,整个天都黑了,我印象特别深刻。我报的周末基础班,老师讲得比较细,最后还会把所有的知识窜起来讲一遍,一门课大概上20次课,每次3个小时。当时住石景山,去中央财大的教室上课,要转三次车,每次差不多两个小时,报周末班的考虑就是去一次可以听两次课,再就是怕晚上晚上没有车坐。除了经济法以外,其他的几门我都报了辅导,我认为经济法就是考记性的东西,听不听辅导没有关系。但其他的课程就很有必要听一听。事实上,听辅导课确实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好多自己看了很久弄不懂一问题,老师一讲就感觉豁然开朗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我平时在家自己看书,周末去听辅导课,全身心地投入了备考之中。每天八点多开始,中午简单弄点吃的。差不多每天看到晚上8点多,然后看会电视、调节一下。那年正好有世界杯的比赛,球赛我也没落下,那时候喜欢看巴西队踢球,罗纳尔多真是厉害,只要有一点机会就能抓住进球。长期看书其实是很累的活,有时候真的想放弃,但想想自己连工作都辞了,有什么理由放弃呢。按部就班按自己的计划看书,当然往往会比预定的计划晚几天才能看完,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学习的作风,在学校就是那样,不到考试前一天不着急,呵呵。没有看太多的辅导书,就是把东奥的《轻松过关1》做了一遍,考前做了几套模拟题。考试前的一周,上了培训课的四门基本上都复习得差不多了。我觉得自己已经压得喘不过气来了,所以决定放弃《经济法》,好好休整一下,再把其他几门的难点看一看。现在想来,如果当时冲刺一下,也许经济法是可以过的,因为我在只做了一套模拟题的情况下,经济法考了50分,如果考前努把力,不是没有可能通过。考试前两天接到了哥哥的一个电话,说他检查出身体有问题,要来北京复查。我的心里沉了一下,也因此考试受了一点点影响。后来爸爸跟我说,本来要哥哥等我考完试再告诉我的,没想到…第一年考试,我通过了三门:会计、审计、税法,算是把最难的几科搞定了,财务管理考了个59分,感觉很郁闷,考完试出来的时候感觉是很好的,没想到这种结果。所以我花了100元去查分,当然查也是没有结果的。后来才知道查分只是查有没有统分错误,是不会再检查卷子的,哎!只能接受事实。来年再谋打算了。
这段时间的脱产学习,总结出一些考试的经验:一是心态要好,考过是目标,但不是最重要的目标,只要把知识点都弄懂了,融会贯通了,考过不是问题;二是一定要多看书,真正理解书的意思;三要做题,多练习。做历年考题的时候往往觉得简单,但真的在考场上拿到考卷,完全是另一种感觉;四是考前有必要多做几套模拟题,同时要注意答题的速度。总之,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天上是不会掉陷饼的。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时间的脱产学习,觉得付出的机会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当然当时做决定的时候只是想着能专心看书,没有考虑太多别的因素,好在有所收获,要不然真是不值呢。
考完试后,哥哥并没有来北京检查,而是去了武汉,我则拿着他的病历资料在北京各个肿瘤医院找医生看,得到的结论都是太晚了。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真的是太难了,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么年轻的哥哥,一直是我心中偶像的哥哥竟会这么脆弱…这件事也成了我人生中的另一个转折,我成熟的开始,从那时起我才意识到,生活中会有那么多的不幸与意外,在你想不到的时候会真实地发生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