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北京的日子
刚刚经历了武汉百年难遇的日全食,真的是很神奇。可惜办公室刚好看不到太阳,也没下楼去看整个的过程。但天暗下来的那一刻,真的很神奇,外面的风很大,马路上的灯开了,在视频直播里看到了黄鹤楼。几分钟的时间都是黑的,现在却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仿佛一切没有发生过一样。就象刚才一样,偷了一个懒,没下楼去亲眼目睹日食的全过程,心里隐隐有些后悔,毕竟下一次就是一百多看以后才可能看到了啊。其实人生很多时候何尝不是这样,因为一个偷懒遗憾终身的。但也正是有遗憾,生活才多姿多彩,才更有意义吧。
继续昨天的帖子,不过最近到月底了,比较忙,可能更新得会慢一点。只是想把曾经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吧,也是对自己这些年生活的一个总结。
从国企买断,我这个所谓的“国家干部”也就成了一名下岗职工了,呵呵。我记得很清楚,我买断的工龄是四年零九个月,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收获比较多的一个工作。买断时的初衷是在长沙(是省会,也是我上学的城市)找一个工作,然后考注会。那段时间跑了几次长沙的招聘会,投了几份简历,也没做太大的期望。毕竟之前没有求职的经历,还是有点怕怕的。不过同时也相信:自己肯定能找到一份工作,因为有中级职称,还因为有上市公司的工作经验,另外一点还很年轻。我记得找工作那会,我还只有一个呼机,联系很不方便。通知我去长沙面试的电话是打到家里的,还好没有错过。我已经记不清第一次的面试,主考官都问了哪些问题了,总之那时候稀里糊涂的。没想到竟也稀里糊涂的应聘上了,也是一家将上市的公司,工作是外派到北京做财务主管。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报到的时候特别匆忙,收拾了一点衣物就赶到长沙,然后坐火车去北京报到。去之间买了一个手机,是当时很畅销的NOKIA3310,我想很多人都会记得那款手机的,一千三百多一个,对于我来说,是个奢侈品了,不过有了手机联系方便了,同时还可以发短信,对于我来说也是个新鲜事物。我记得我从北京下火车,分公司的经理去接我的时候,正是北京飘柳絮的时候,到处都是,印象真是太深刻了。公司就在航天桥附近上班,离西客站很近,公司也有宿舍,管住还发点生活补助。那时候觉得这样的生活真是太爽了。离开了家里,从来没有这么自由过;口袋里还有买断的钱,底气有点点;有两个玩得很好的朋友也在北京工作。工作也没有先前那么累。北京就是一个销售公司,从总公司拿货,然后销售到北京的各家银行,再就是做些售后服务的工作,可以说工作相当的单纯。好象以前从来没玩过一样,那一段时间真的是玩疯了,每到周末我都转几趟车,去东边的朋友那边聚会,身心从来没有那么放松过。以前在国企的时候工作那种紧绷的感觉没有了,颈部劳损的状况有所改善。没有任何的经济压力,基本上是每个月挣多少钱就花多少,潇洒得很,我们那时经常跑出去下馆子,再就是找找有没有什么老乡之类的可以蹭顿饭吃,呵呵。按自己先前的计划,也报考了注会,好象是报了两门吧。不过那会根本没有心思去看书,所以即使请了假回家考试,基本上也是交的白卷,借考试的名义回家看看而已。
在北京开始较多的接触电脑了,以前在国企的时候单位就一两台电脑,上网是拨号的那种,很不方便,一般也就用电脑做做工资表之类的,连表格的编辑都做得少。我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才申请了一个QQ号,那时候也用得少,一般是去网吧,但也很少和人聊天。到北京以后,公司有些表格需要用电脑编辑,所以我慢慢开始学习电脑,打字的基础是比较好的,在学校学计算机的时候,五笔字型已经练得很好了,只是速度慢一点,但EXCEL表格的公式之类就很弱了,也没有人能教一教。我就是北图办了张借书卡,借了一本OFFICE的书狂补。那段时间的学习,对于今后的工作中电脑的运用是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的。现在觉得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利用工作不忙的时机,好好地看注会的书和参加培训课程。基本上是在晃荡,现在都想不起当时做些什么了。我记得当时的出纳会用WORD的那个编程程序,对于我学EXCEL很不屑,呵呵。不过这段时间的调整,确实也会后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一些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放松,我放下了许多以前放不下的东西,不再那么忧郁了,人渐渐变得开朗,也许是见多了吧。再就是北京不会象家乡那样,经常下那种绵绵细雨。当然还有最大的收获,就是那段时间认识了现在的老公。
初到北京的日子更多的是在玩,对于职业规划这种事情,真是想都没有想。再就是当时的网络和通讯还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以至我竟然不知道,北京的会计师事务所招聘都是在北注协的网站上登消息的,错过了自己可以进事务所工作的最佳时间,所以后来的路走起来感觉就有点不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