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视野茶会计人文正文
 

[视野征文]走在入世与出世的边缘(2)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发布时间:2014-04-02  作者:Michelle_Li   编辑:无忧草

阅读:1921  打印   RSS 字号:||
比职业规划更重要的是职业准备,比制定期限更重要的是制定底线,比找工作更重要的是找信心。

开始我很高兴在我即将结束“出世”生活后马上就有这个项目机会让我重返职场,客户方在对我数轮面试后也满意于我的经验背景与这个项目完全匹配,但由于原公司冻结人头预算(哪怕是这种短期的独立顾问也没有预算),客户最终放弃与原公司签订咨询合同,计划自己通过外服单位派遣合同工的方式雇佣我半年做这个项目,这样我在这个项目的角色从原来的代表四大的顾问变成受客户直接领导的“临时工”。我知道拥有这种投并购后整合项目经验以及服务这家排名世界前50的大牌企业为我个人职业履历带来的价值,然而经过仔细思虑,又全面评估了这个新被收购的小私企的管理团队水平与财务职能的现状以及工作难度,我决定放弃这个项目,与其在外地漂泊半年用合同工的身份去一个管理基础薄弱的小家族企业做一个“整顿河山”的临时财务经理,不如用半年时间找一个理想的企业中固定的工作。

虽然拒绝那个我一直艳羡的名牌企业有些可惜,但我知道在我掩卷停笔后,我必须将那些与旅行有关的思想和知识收藏,2013我要准备“入世”了。

我对自己本次职业断档的总结是——暂时离开热爱的职业,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回来。

<夏>——“我想躺在向日葵上,即使沮丧,也能朝着阳光。”

从3月下旬我便开始重新登录招聘网站,更新我的简历,搜索浏览企业招聘的信息,同时用SWOT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并定位新的职位目标:用我去四大做咨询前的外企财务经验申请外企财务领域高级经理至总监级别的职位,用在四大服务国内公司客户的咨询经验申请内资企业财务总监的职位和大型集团企业内部财务顾问的职位。基于这个目标我开始在各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尽管我已预期这种方式会让自己的简历淹没在发布职位信息的企业或猎头公司的邮箱里,一般不会收到几个面试通知,但我还是没料到一个反馈都没有,即使一些我认为职位职责和要求已很匹配我过往经验的职位,猎头顾问也只是走形式的回复一句“您的背景不适合该职位,有适合的职位我会第一时间联系您”,让我一头雾水。恰逢两位以前外企的同事都被各自新单位裁员也在求职未果中,交流下来我才发现过去一年的“出世”使我对红尘俗世的了解已相当落伍: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非常不景气,实体企业职位空缺锐减,特别是我熟悉的外企,从去年起便出现知名跨国公司相继裁员的案例,即使不裁员的外企也基本冻结人头预算。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不久前那个半年的项目我的原公司与那家500强企业客户都没有HC(人头数)指标雇佣我呢。

无奈的等待中,不知是什么链接把我带到了视野论坛的职业规划版某个求职帖。甫一接触这个专业论坛我有点无措,毕竟我一年多没有碰过和工作相关的东西了,满脑子都是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旅游攻略,财会于我来说已有些陌生。在被版面时常出现的“求职难”的情绪触动下,我费力回忆找回了我几年前在视野注册了却只发过一贴的沉睡ID和密码。大概是赋闲有大把时间的原因,5至7月是我在视野论坛发帖量最高的季节,我过去因为工作繁忙从没在任何一个论坛如此活跃过。也是在这个时期,我意识到人到中年谋求中高级职位,拓宽并利用职业人脉远比在招聘网站投递简历成功率更高。这个人脉除了自己熟识的同事亲友圈还包括很多“弱联系”,如职业社交网站和所属专业论坛上认识的朋友和猎头顾问。

除了拓宽职业人脉,我觉得从过去一年的出世思维转回职业需要的入世思维还要做些功课,否则知识和思维结构不利于求职,即使有了面试机会在无准备的状况下也不易成功,何况也会被用人单位质疑脱离职场许久在业务上的荒疏。于是我每日等待求职反馈之余,翻出以前的工作文档复习,读一些财会专业相关的书籍和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定期向会员派发的战略财务期刊,间或上视野论坛,到职业规划版看职业发展和求职选择的话题,到各专业版看大家都在讨论些什么,在专业论坛上与网友互动也是一个复习过往专业知识的好方法。特别是在我了解到目前在华外企的式微而有意转向内资企业工作的愿望下,在视野这种云集了很多在国内企业工作的财会同仁的本土会计论坛,我想可以了解更多国内企业的管理者都关注什么。

一轮学习下来我不禁有些沮丧,本来我在投递简历过程中已经发现不少民企招聘财务总监都要求有融资、上市、税务筹划、对董事会汇报等我没有的经验,我由此第一次悟出原来中资外资企业培养出的“财务总监”在能力组合上有着很大差异,这样即使表面上还有许多民企的财务中高级职位虚位以待,但那些我欠缺经验和胜任能力的职位我也无法考虑了。更让我失望的是,当在版面看到不少在私企工作的网友提到我不懂是何意的“内账”“外账”时,我才发现自己对民企财务运营的了解是这么少,原来我在四大服务过的民企客户算是中国无数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了,但象这种为满足外部监管要求做多套账的做法在中小民企可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在我熟悉的外企和四大,以一套遵循公认会计准则的交易数据满足内部管理需求和外部监管要求几乎是通行的原则。

我忽然想起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那是个前身是国企后有外资入股、有着十几个工厂几千员工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那应该是我职业生涯中最local(本土的)的企业了,我就是在那里开始认识成文厚纸质会计凭证和账簿、跟拨算盘的老会计学记手工账中数字的格式、跟总账科长学用老式的手工装订机装订会计凭证的。我最初是在总部给财务总监做秘书,所以常和财务部上上下下的经理和科长打交道。总部负责签发企业最终财务报表的会计经理是一个初中毕业15岁起就开始做会计做了二十几年的中年男人,我印象中的他是个嗜烟如命的瘾君子,一天8小时下来他的烟灰缸里总有近20个烟头,每次进他的办公室我都会被烟雾缭绕呛得咳嗽。隐约记得他常在结账时递给总账科长一沓他做的转账凭证,以我那时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水平是看不懂他那些会计分录的,但总账科长告诉我其实他也不懂,都是那位会计经理应总经理的要求做的某些特殊事项的调整分录,科长言辞间似有无奈之情。现在我回忆起来,当时那家企业处在多年亏损、需要包括银行借款在内许多“外部支持”、外方派的总经理上任不久急于证明自己业绩的阶段,想必这位会计经理每天吞云吐雾就是绞尽脑汁在想怎么做出“漂亮的”财务报表吧。看来时隔十多年,朱总理的“不做假账”的号召在中国企业中仍难以推行,连这么大规模的合资企业都如是,遑论那些中小私营公司?于是,我去民企工作的热情顿时冷却了许多,至少我可选择的民企范围大大缩小了。

和前四大的同事聊过后我决定为了扩大求职范围同时考虑咨询公司的机会,尽管我不打算在这种乙方的专业机构发展下去升做合伙人,但我可以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先返回专业机构一边工作一边寻找企业的机会。在职级上我斟酌后决定定位为第一年的高级经理,据我的理解四大咨询部门第一年的高级经理更多是担任PM,这样的角色我评估自己的能力还是可以承担的。很快机会便来了,7月我接到某猎头公司的电话推荐给我四大中另一家咨询部门招聘经理的机会,我坦言如果不是高级经理级别就不考虑,而且我要求不承担硬性收入目标。猎头顾问有些顾虑,但仍拿着我的简历游说那家公司的合伙人先面试我后再谈其他。不想三个合伙人面试我之后很满意,决定录用我并为我向高级管理合伙人申请给我争取到高级经理的级别,当了解到我还没有足够的客户关系与业务开拓能力去承担收入目标后,面试我的部门主管合伙人同意我初期先致力于在客户现场管理项目,不用考虑打单和完成收入目标。尽管这个offer并不符合我的愿望,但我还是高兴的,毕竟很快就找到一份级别和收入都比以前有提升的工作。

未想到我在新公司从入职到忍痛辞职只用了二十几天,我甚至没有机会参与一个完整的项目。其间的种种曲折与纠结我无法赘述,这短短二十几天我能总结出的混在“四大”这个外人看来光鲜的会计师领导者的圈子的职业教训大致有那么几条:

1.所谓“四大是一家”的定论仍只适用于其传统的审计业务,不适合多元的管理咨询业务,在这种合伙制的机构内做咨询(哪怕是财务领域的咨询),选对一家公司不如选对一个合伙人和业务部门;

2.如果自身性格和能力不适合做业务与市场开拓,在四大这种“越往上升越象销售”的职业平台最好不要做到高级经理级别,否则在大浪淘沙式的绩效管理体系下只能胆战心惊走在通向合伙人的独木桥上,不成功便成仁。对我这种在意职业声誉的风险厌恶者来说,这种随时准备出局的高风险比这个职业的低生活质量更难以忍受;

3.与其相信录用自己的合伙人对自己需要承担职责的描述和承诺,不如去了解公司整体对该级别员工的业绩考核体系,内部公平透明是任何一个全球知名企业和专业机构管理员工绩效的通行规则;

4.虽说同样是世界知名的专业机构,但何谓professional(专业精神)在采取不同业务策略的部门与合伙人眼里定义不同,至少对咨询业务而言是如此,又或者管理咨询本来就不是个严谨意义的professional的职业,否则怎么有这么多企业的人说咨询顾问就是“忽悠”?

5.供职在世界知名的专业机构(包括卓越的外资跨国公司),不要放大自己的能力更不能把自己当精英,在这种组织内个人成就是建立在公司平台之上的,没了公司卓越的全球性资源整合与支持的平台,你什么都不是,在这样的单位,自己表面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职业形象中,公司的平台和体系贡献最大,其次是所在的团队和领导的水平,最后才是个人能力。

由于在试用期,我从发出辞职通知到办完离职手续只有三天。在那个37度高温的下午走出写字楼的那一刻,我有些失落和悲伤:不论是四大还是咨询,从此都跟我再无干系了,与前年辞职时尚纠结何去何从的心境不同的是,此番我已誓不再入此行,尽管我还是那么怀念在那里迅速成长的时光。本来我在企业财务做得四平八稳的,可以说平生无入四大之志而入四大,平生无做咨询之愿而做咨询,如今对这个圈子的情感却异常复杂,对一个财会专业人士来说,一方面自己的学识和视野在这几年获得了迅速陡峭的增长,另一方面这几年的经验在重返企业的求职中却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反而如走了弯路般越走越远。然而职场亦如人生般缘起缘落,我当年加入四大纵然有不可预知的机缘,然而此次快进快出或可说明我与它的缘分已渐淡去,强求不得。人生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无所谓失去,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只是体验罢了,所以,缘来了珍惜,缘尽了就淡然地告别。

这个夏天再次对职场说byebye,比求职不利还让我挫败,我想我短时间内没有心气马上投入到新一轮的求职中去了。以前的同事问我为什么不骑驴找马,我苦笑回答“怕还没找着马就被驴颠死摔死了”。既然我从来没有为五斗米折腰的职业诉求,那么,既不顺遂,何妨离去?我错过了和离开的,别人才有机会遇见和接近,同理别人错过的,我才有机会拥有,这便是世事无常,或许我和这家公司没有缘分,又或许它只是我的一个劫数。心灵强大的人不是不流泪,而是一边流泪一边向前奔跑,若要前行,就得离开现在停留的地方。

推荐:初入职场——会计新人职场宝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分享 打印 意见反馈
更多关于 视野征文 的新闻
评论区
我来讲两句:
  • 昵称: (评论通过审核后可获得10个金币奖励) 快速登录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