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史话正文
 

二十世纪会计大事评说[一](2)

来源:待查   发布时间:2004-09-28  作者:郭道扬   编辑:admin

阅读:4501  打印   RSS 字号:||
  三

美国会计史学家利特尔顿认为,1492年是会计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基点,这一年哥伦布率众远航,成为“地理大发现”的开端,而在两年之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簿记论》问世,又揭开了簿记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其后,这两件史实自然而然联系起来,前者不仅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而且使复式簿记得以传播到全世界;而后者不仅通过《簿记论》这部划时代的文献,将古代簿记推动到近代簿记,乃至近代会计发展阶段,而且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与公司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簿记论》问世500多年来的历史表明,它对于簿记学乃至会计学发展的指导性作用是经久不衰的,它构建了簿记的方法体系,并科学地阐明了簿记原理基本部分,而后继承者们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科学而系统的会计学原理。
  
  在1494年以后,复式簿记的研究、发展与循着经济发展的线路传播同时进行,并形成了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局面,1796年英国学者爱德华·托马斯·琼斯所掀起的“英式簿记”革命,曾经使实业界人士与簿记工作者思考、研讨与争议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它反映了产业革命对簿记变革的要求与推动。然而,在复式簿记发展史上,人们却更加推崇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的《传统数学》,认为这部可称为百科全书的巨著,是继《簿记论》之后一部最重要的著作,它既创造性地发展了簿记的理论,也创造性地完善了簿记的方法体系。所以,历史研究者曾经作出这样的结论:19世纪以前的簿记理论的发展是建立在卢卡·帕乔利与西蒙·斯蒂文著作基础之上的。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所完成的产业革命,又显著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大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使人类进入工业经济发展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的重大变化,也使簿记的发展进入完善阶段。其一,簿记立法受到重视,并很快成为国家经济法制中的重要部分;其二,政府与公司逐步使簿记的组织建设正常化,并使其在管理中发挥作用;其三,围绕资产负债表的研究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簿记的理论结构,而且奠定了法定性审计的基础;其四,在对簿记理论中的“拟人说”批判的基础上,先后出现的“二帐系”、“一帐系”、“三帐系”学说,以及“资本循环”等学说,使簿记的理论建设成为世界性的工作;最后,在簿记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在簿记技术处理与簿记基本理论表述方面的区别,形成了以德、法为代表的“大陆式簿记”与以英国为代表的“英式簿记”,20世纪初所谓“大陆式会计”与“英美式会计”便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这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由簿记时代向会计时代迈进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必须注意,产业革命对由簿记向会计转变的影响,更直接、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簿记思想变化的影响。正如美国学者克劳德·小乔治所指出的:“在18世纪早期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制度是家庭生产制度。”故这时人们对簿记的认识与对簿记工作的要求还基本上没有改变。然而,在18世纪的最后30年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司制度”或“工厂制度”的确立,近代公司逐步取代家族公司而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商业时代结束,开始了产业时代。管理组织体制取代了商人的人格而居于中心地位”之后(田杉竞:《比较管理学》),人们已自然而然把管理方面的问题与簿记联系在一起,如簿记在资本与资本成本管理方面的责任问题,簿记在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中的作用问题,以及簿记与财务的关系问题等等。总之,在此期间,人们已经认识到,簿记工作应成为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产品成本问题。“成本会计的出现是企业工业化发展需要的一个回声”(利特尔顿)。大机器生产及其生产分工使成本问题日趋复杂,并日益显得重要。人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无论在计量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都碰上了许多疑难问题,为此,他们不得不把簿记工作的视野由核算扩大到管理方面。同时,成本的社会属性也日益显露,对内它关系到公司经营成果的考核,对外它又涉及到价格、税收及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之一的价值决定机制,便是由公司产品的个别成本与市场认可成本之间的关联关系决定而形成的。基于上述原因,在成本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到下述方面:(1)机器工业生产要求产品成本核算必须摆脱商业的计算方法,将生产成本的核算与销售成本的核算划分开来;(2)应根据对产品价值形成诸要素的分析,科学确定产品成本的构成,划清成本与一般费用的界线,并将成本控制纳入公司管理系列,成为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3)围绕产品成本控制,应相应解决预算、计划、标准乃至控制制度方面的问题,使成本控制理论、方法与实务统一起来;(4)在产品成本核算与控制实践过程中,既须探索组织程序的系统化,计算与考核方法的专门化及解决制度、标准的权威性问题,又要科学解释所出现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有关成本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5)在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过程中,又须把组织、制度、标准、方法及其理论方面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指导实践的专门化理论。同时,对于其中诸如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划分,费用分摊方法确定,以及有关折旧方面问题的处理等等,都须确定科学的方法,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事实上,以上五个方面,无论在方法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都已远远超过簿记的范围,一系列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所形成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已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与簿记、簿记学的融合,便显示了由簿记向会计的转化,会计学的诞生与会计时代的到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关于 二十世纪 会计大事 评说 的新闻 关于 二十世纪 会计大事 评说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