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我国一些行业实行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也让有意从事这些行业的大学生不得不考取相关的证书。这几年,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已经有了多项职业资格。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职业目录》,规定了90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职业资格才能进入。过去,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就业,现在和以后的趋势是既要有学历,又要有某个职业资格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一些大学生说,现在,做律师要有律师资格,跑保险要有保险经纪人资格,文秘人员也要有秘书资格,甚至做推销员都要求最好有推销员资格。拿去证券公司就职为例,光学相关的专业课还不够,必须要通过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所以只能在毕业前把这个证拿下来。
一些高校中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说,考证热的兴起,一定程度上与培训机构炒作和大学生的盲从有关。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宣传中,常把考证称为"杀手锏"、"就业决胜的关键",还举出很多大学生因为考某某证找到好工作的例子。在大量宣传和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考证。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学生在选择考试项目时非常盲目。这两年注册会计师很"火",大家就蜂拥而上报名考试。听说从事期货业赚钱多,很多学生就考期货从业资格证。为了考证,一些学生耽误了正常的课程,甚至荒废了专业课。
如何看待考证热?
虽然是假期,但学校的自习室里还有很多同学在为考各种证件忙碌。
证书在手果真能万事无忧吗?再培训公司铺天盖地宣传成功者的背后,一些大学生也正品尝着盲目考证的苦果。拥有期货从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王磊在就业时,就遇到了期货公司拒签的尴尬。王磊的专业是化学,在公司实习期间,专业上的差距使他不能很好应对期货行业的工作。"由于考证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把专业课都耽误了,现在期货公司拒签我,说明单凭证是不行的,最重要的还是素质。"王磊说。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考证热、甚至盲目考证的现象,一些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表示,学生为提高能力考证是好事,但不是说什么证都要去考,也不能拿所有的时间去考证。大学生们在考证时应该从两点出发:一是从工作需要出发;另一点是从自己感兴趣、愿意从事的行业发展,或是跟自己发展相关的职业出发。
一些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也提醒大学生,大部分"考证"课程只是学校学习知识的延伸,并不等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定程度上,考证拓展了大学生自身能力,开阔了视野。大学生们要注意选择专业对口、实用性强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才会既对求职有帮助,又能扩展自己的知识。目前的大学生"考证热"反映了学生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大学生"考证"需要以社会实践和调研为基础,一些学生过分注重技能培训,而忽略了对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是不可取的。
对于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换来的证书,用人单位对此评价不一。一位培训公司的负责人说,考证的兴起表明了大学生应对就业形势的积极态度,这是比较让人赞赏的。一些大学生已经开始认识到文凭与职业证书的区别,文凭是知识的证明,职业资格认证则是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有了文凭并不一定说明你可以从事所有的职业,对于特定的职业而言,证书更能说明大学生的素质。也有一些用人单位表示,我们招人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但在招聘会现场,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对以个人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面对成百上千份的简历,我们也只能通过毕业学校、获得证书、对学生第一印象等作初步的判断。但证书最多只是一个"敲门砖",如果毕业生不具备相当的工作能力,在试用期也将露出马脚,最终还是会被解聘。
记者采访了解到,多数用人单位都表示无论是文凭还是证书,都不是最终决定因素,决定是否录用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现在找工作都有实习期,用人单位要招的是能够胜任工作,为公司创造效益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证书却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曲文勇说,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以提高综合能力,学习专业课程为主,提高综合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是靠多一两个证所能代替得了的。考证只是就业的辅助条件,不能本末倒置。在选择考证科目时,要从自己经济条件、就业意向出发,切勿盲目追求那些热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