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动态正文
 

中国大学生2005就业调查(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6-02-13  作者:李斌   编辑:janny

阅读:4511  打印   RSS 字号:||
国家重点课题盘点200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开始流向小城镇

如果将上述第1、2、6、7、8、9、10项均视为“确定去向”,则大学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4.5%,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12.9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的调查数据中,专科生的比例明显少于2003年。

岳昌君认为,在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的情况下,2005年的就业率能达到这一比例,很不容易。

课题组进一步分析发现,毕业生的落实率有以下几大差异:

一是不同学历之间的差异依然显著。专科和高职为59.1%,本科为77.6%,硕士和博士分别为84.1%和79.3%,与2003年同期相比,本科、硕士和博士的落实率都略有下降,而专科和高职的落实率却上升了24.4个百分点。在岳昌君看来,这是因为“高职办学的市场定位比较明确,市场的需求旺盛。”二是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东、中、西部地区落实率分别为:78.8%、75.1%和65.0%。三是各类型学校之间差异明显:“211工程”大学的落实率为84.8%;普通本科院校的落实率为70.9%;而专科学校的落实率为58.9%。四是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落实率为77.1%,女性为71.2%。其中,女性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的比例达到21.3%,比男性高出3.8个百分点。

学校是就业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在国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很重要,如美国的高校为了争取更好的生源,会千方百计保证就业率,他们在就业指导上更加细致入微、效率更高。”岳昌君说,最有效的、最能节省就业成本的信息渠道就是学校和院系。

岳昌君发现,2005年毕业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更多地是依赖学校。有47.3%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于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

从毕业生对各方面提供的就业信息的满意程度看,只有3.8%的毕业生认为求职信息完全能满足需要,59.4%认为基本能满足,有36.8%认为不能满足需求。尽管如此,这与2003年相比情况已经有较大的改善,不满意程度下降了12.1个百分点。岳昌君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高校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

尽管,各类人才招聘会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但这次调查显示,人才招聘会的信息作用在加强,有16.4%的毕业生从中获得了就业信息,高出两年前的8.8%,仅次于学校这一信息渠道。而亲戚、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影响在减弱,比重由2003年10.5%下降到了6.2%。

另外,调查发现,2005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100元,比2003年增加了大约300元。 

上一页 1 2
更多关于 大学生 就业 的新闻 关于 大学生 就业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