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让函授毕业生学历证得到教育部的认可,魏克发也没有少费心思。“我反复和教育部解释,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实施三统一:教材统一、函授统一、考试统一。所以,教学质量有保证。”经过和教育部的反复协商,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3年学历教育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
实行会计职称评定制度,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说到职称,现在是个大众词语,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可是个新鲜词。对于全国的职称评定来说,会计也是先行者。职称体系将会计人员分为: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3类。此举一出,会计人员为之大振,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
召开优秀会计人员表彰大会,鼓舞全国会计人员士气。1990年,第一届全国优秀会计人员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又一极大鼓舞。评选优秀会计人员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制定方法、整理资料、审查材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会计司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大会在秋天举行。此举极大振奋了全国会计人员的精神,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之后,获奖的会计工作者分批到各省做巡回报告,传播会计工作经验。
4.探索会计改革的深度
“会计改革的深度一直最费心思,怎么切入,入口在哪里?”魏克发说。
在他看来,“《会计法》是会计工作基本法,是从法的高度规范会计工作;而会计科目报表如何设置,是具体会计事项处理方法。我总觉得两者中间缺乏一个大的面上的东西,起到上承会计法,下能规范各行各业会计事项运作作用。”
“经过会计司同志集思广益,反复酝酿,制定一个会计准则的想法渐渐浮出水面。”魏克发说,“当时主管会计司工作的是财政部副部长谢明。他作风民主,在听取我的想法后,表示同意。”
1987年开始准备,组织专家成立起草小组,提出起草提纲,确定为《会计准则》。1989年基本框架出来,并初步建立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框架。经过反复听取专家意见、各省各部门意见后,1991年由财政部发布了中国的会计准则。虽然它不够完善,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
魏克发把这看作是探索改革深度很重要的切入口。“当时不是没有阻力的,但我顶住压力搞出来。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
“至此,会计司制定的《会计改革纲要》作为阶段性改革目标基本实现。但有关深化会计项目,如搞行业汇总会计资料,实现会计资料共享等均未及着手研究,而离开会计司岗位。”魏克发还是有些遗憾。
时间是一个沙漏,剩下的是记忆中闪闪发光的日子。在魏克发的讲述中,时间缓缓而过,历史却渐渐绽放出笑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在魏克发家的客厅墙上,悬挂着这样的一副条幅,一片诗情画意中,寄托着高洁的情怀。他解释说,这是闲暇时写着玩的。
过往为会计事业的争分夺秒,已经幻化成一片离休后闲适的日子。不论何时,都是魏克发真实快乐的写照,惟一不变的仍旧是那份对会计事业的真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