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日子里,只要是重复烦琐的手工工作,基本上都被小程序所替代。“现在想来最大、也是最完整的一个项目要数增值税申报软件。”司海健说。
“那时的增值税申报全是手工操作,在接手税务的第二个月,我发现手工抄写申报表非常麻烦,特别是进、销项税发票明细表。一旦一处抄错或计算错误,整张表都要作废。每月将近四五百张发票、二三十张表甚是繁琐。于是决定编写程序,首先设计的只是进、销项税明细表。不到两天,程序就出来了。就这样第二个月的申报表就部分使用了机制表。到税务局申报时,得到了税务局相关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就这样除做好我的会计业务外,软件设计成了我的第二辅业。”随后的日子里,司海健开始在业余时间帮其他科室编写软件,其中与该矿务局纪委共同编写的《廉政建设系统》还获得了第二届企业科技大会的科技进步三等奖。到了1997年下半年,该矿务局开始改制。这期间他又因为完善改制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而受到高层领导的大力表彰。
“项目完成后回到矿上,受到了大力表扬,并推选我为当年管理人员中唯一的一位岗位技术能手,还享受每月25元的能手津贴,虽然钱不多,但还是美滋滋的。”回忆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正是学校的那些自学知识成就了司海健的计算机能力,也使他甚至欲罢不能。尝到甜头之后,与计算机打交道占据他大量的时间,甚至还曾考虑是否把计算机作为职业!
“直到有一天我才开始真正去考虑自己的职业方向。在经过一番思量以后,由于对外界计算机的发展及对其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是很了解,看不到走IT之路最终的结果,于是决定放弃计算机,开始专攻财务。”
初试职场
羽翼丰满的鸟儿总要振翅高飞,司海健在国企锻炼了一段时间后,转身他向,开始另一番新鲜的生活!
1999年的9月份,被选派去学习“经济责任审计”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主人公找到了自己的恋情,也就是这份恋情坚定了他离开国企的信念。
“按原计划,我打算在2002年11月份左右离开集团公司,也就是完成了自考本科段、注册会计师之后,再去女朋友所在的城市找工作,但有时真的计划不如变化快。2001年底,每月千里之遥的奔波与相思之苦,让我有了一种提前离开的想法。于是开始准备自己的简历,尽管当时注会还有两门,本科也还有两门没有通过。”
由于对烟台市一无所知,司海健只好借助于网络查找工作机会。“当时就是在搜索引擎中查找关键字——‘烟台市会计师事务所’或‘烟台市税务师事务所’,然后就是发邮件,不管对方是否需要人全部发送求职信。”
“很快就有一位税务师事务所的洪所长回信,问我元旦期间能否过去接受面试。”工作机会就这样来临了。
2002年春节过后,司海健正式到烟台市的这家税务师事务所上班。“没想到自己期盼了三年,本来是要到烟台市与女友团聚,但还没站稳就又要到广州做咨询业务,我犹豫了,而且与女友出现了分歧。但是为了事业,我向女友全面分析利弊后,也得到了支持,于是我开始了咨询业的生涯。”
经过精心的准备之后,司海健带着有点不十分自信的心同所长助理以及另外一名员工——老王,出现在广州某生产电脑产品的企业中。这其中一场职业的勾心斗角使得主人公尝到了职场的第一次无奈与愤慨!
据他介绍,当时广州该企业的情况是:从生产经营上,产量提高,生产能力严重饱和。从企业文化上,公司无统一的公司文化,忽视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公司上下缺乏沟通、交流,员工凝聚力差,文化氛围淡薄。从业务流程上看,建厂初期的流程沿用至今,流程繁琐重复,缺乏有效地控制。从财务信息上,信息严重滞后,上月的报表一般在下月20号左右才报出。更为严重的是两位创始人之间开始产生矛盾(董事长孙总,总经理李总。二人是合伙创业)。
“我们咨询组进驻公司后,起初按照例行的财务咨询方案去做,即企业诊断——出具诊断报告书——制作方案——讨论方案——实施方案——回访。但运作了一段时间后,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我们认真分析了原因:公司员323-作强度非常大,我们在诊断时找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而又不能及时地提出整改方案,公司管理层也没有见到具体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部门主管的反感。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转变了工作思路,即先局部后整体,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先确定一个大的框架,把具体业务流程优化,再作大方案的调整。先把公司员工从沉重的业务中解脱出来,取得他们的信任,再和他们一起作大体制的优化,最后形成完整的优化方案。这种从‘方案制作——方案实施’到‘解决具体问题——大方案调整实施’工作思路的转变,也使得我们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与企业更贴近,效果也更为明显。”
工作思路的改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了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外,据司海健介绍,他们还更多地参与了公司相关决策过程,成为总经理李总的左右臂膀。“尤其是老王,依靠其多年的职场经验,几乎成为李总的私人商业顾问。每次遇有重大的商业谈判或决策事项时,先征求我们的意见,其后再作出具体的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