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更重要
与众多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可口可乐和宝洁,还是后来的微软,拥有一流品牌、技术和人才的谷歌,代表着新一代的跨国公司。如此强悍的本地对手(百度),是之前所有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所未曾遭遇过的。
李开复在博鳌论坛期间就公开表示,谷歌中国产品布局已非常完整,中文搜索也是最出色的,目前惟一欠缺的是用户信任与支持,谷歌必须对这些人群有耐心。过去四年,谷歌做了很多本土化的工作,其中不乏创新之举:启用域名;改善中文搜索引擎质量;推出搜索建议和输入法;开发春运地图,堪称本土化基础上创新的典范;整合搜索,提高抓取新网页的速度,引领下一代搜索方向;低调收购并进军网吧,入主低端客户;联合著名社区网站——天涯,打造了“天涯来吧”、“天涯问答”……
刚刚正式上线不久的音乐搜索,被称为是谷歌最有战略意义的一个本地化产品,提供惟一并且正版的选择,确保用户不会被流氓软件等因素干扰。
在销售渠道方面,不同于美国总部的家喻户晓,谷歌正在学会如何在中国推广自己。
相比本土化的产品、服务和销售,公司内部的本土化支撑更为重要。2008年9月,李开复表示自己最自豪的事情,是从无到有,在整个大中华区把一个人的团队做到了700多人。
虽然谷歌与其他许多跨国公司一样追求着“本土化”,但其强大的自身文化特征又使这一“本土化”过程带有浓重的谷歌烙印。
“内部文化的融合非常复杂,既不是简简单单的本土化,也不是直接迁移总部文化,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形成谷歌特有的文化。”郭玉虎表示谷歌文化应该是谷歌中国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现在谷歌大部分员工都是在中国本地招聘的。
“我们内部崇尚公开交流,每个人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不同观点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郭玉虎强调因为为客户、员工和公司服务的目标一致,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分歧。如果开会碰到观点不一致的时候,谷歌通常的做法是把大会分成小会进行分析讨论,等思路统一后再集中开会研究。
谷歌对面对面讨论的强调,也使得郭玉虎有更多的机会把财务视角带给更多的谷歌人。在谷歌,几乎每个会议室都装有视频设备,甚至笔记本电脑都采用专门的软件,无论在哪儿,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支持视频会议,甚至GMAIL也具备视频聊天的功能。对此,郭玉虎习惯用一句话来形容——在谷歌,我们是自己产品的最大使用者。
作为李开复重要的工作伙伴,郭玉虎每周都要和李开复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会谈。“我们的年龄相近,背景也相似,都是在美国长大,沟通非常的顺畅。开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随和、公开的人,我们都可以直接敲门进去和他讨论问题。”
其实,郭玉虎也在进行积极的本土化。在美国长大的郭玉虎,两年前开始常驻北京。虽然在美国时,父母坚持在家中用中文交流,但是他对中国的文化和习惯并不十分了解,“我也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正处于学习之中。”
中国有占整个亚太区将近40%的互联网用户,超过50%的手机用户,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将会超过美国的人口数,这是中国市场对谷歌的意义所在。在郭玉虎看来,年轻而自由的谷歌,将随着本土化的深入而释放更多的发展能量。
郭玉虎
196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85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经济学学士;
1985~1995年 美国海军后勤部,负责财务管理;
1995~1999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软件公司担任Y2K(千年虫)项目负责人;
1999~2001年 思科财务经理;
2001~2003年 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区域财务总监;
2003~2008年 摩托罗拉财务主管和区域总会计师;
2008年3月31日 正式加入谷歌中国,担任财务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