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人物正文
 

李永良:运营NOT手术(2)

来源:首席财务官   发布时间:2009-06-13  作者:孔洁珉   编辑:accliu

阅读:2629  打印   RSS 字号:||
从一个怯于拿起手术刀的医科学生到懂得“以人为本”的微软大中华区CFO,从马来西亚到北京,荣膺微软全球2008年度优秀CFO的李永良围绕着“Operation”一词演绎出一段精彩的职场人生。
  捅破亚洲人的“天花板”

今年三月,李永良荣膺微软全球2008年度优秀CFO称号。微软每年会从145个国家的分公司CFO中挑选出一位在控制成本、销售成长以及符合公司规则三个方面表现极其优秀,并为微软带来巨大效益的佼佼者。这个奖项不仅证明了李永良的出色能力,也在另一层含义上喻示着打破了外企“天花板”的神话。

“为什么亚洲人会在外企遭遇‘玻璃天花板’,我认为不仅仅是公司的问题,还有自身的原因。”李永良认为外企存在总部思维的确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自身缺乏耐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一个人试图两年之内冲破这个‘天花板’的确不太可能。公司需要时间对人进行考察和磨炼,不仅仅是IQ,还有人的品质。”对于自己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个位置,李永良表示,“微软的确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公司,非常重视人的发展,并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但是李永良还是承认自己是微软中一两个比较特殊的个例。

北京是李永良在微软工作的第四个地方。“从马来西亚到香港,从香港到新加坡,再到北京,很多人并不愿意这样来回‘迁徙’,有些人成家之后,甚至连在国内“迁徙”的机会都要放弃。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是在国内的华为,如果你也能在国内工作,也能去非洲工作,那么我相信最后你肯定会成为某个地区的CFO。关键在于是否愿意‘等待这个机会’。”

此外,除了语言问题,亚洲的文化传统也是一大障碍。“我们通常比较含蓄,不会主动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致无法在公司内部形成有效的沟通,才能无法被领导所得知和赏识。每一个在外企崭露头角的人肯定都是善于沟通的人,比如唐骏。而且对于财务来讲,需要深入浅出的技巧,将数字和故事结合起来。”

研发成本、人力成本和营销成本是微软的三大成本,其中研发是最大的成本。2007年微软中国前任总裁陈永正在一次会上公开表示:“我们今年推出的产品是过去几年里花了200亿美元才研发出来的,相当于每年投入70亿美元。”

“我们必须一直保持比市场快两步的节奏,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持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过程。”微软全球30%的研究院都在中国,处于微软全球的技术领导地位。“VISTA的替代产品、可视化技术以及触摸系统都是由中国的研究院来做的。”李永良对此非常骄傲。

对于相应带来的控制成本,李永良非常强调积极控制的概念——“鼓励多做工作多花钱,把该花的钱花足,把不该花的钱限制住。该花的钱是积极费用,积极费用越高,越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这需要树立一种整体观念,以整体观控制成本,把钱放在公司的整体层面统筹分配。财务已经从基础管理、财务分析、配合业务逐渐走到业务前面,作为CFO,我不仅需要熟悉业务,更要熟悉市场,可能对市场的理解比业务部门更深一些。”工作中,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往往存在分歧,李永良表示单纯的争论毫无意义,“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做市场调查,了解所要研发的产品是不是的确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然后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用事实说话。我们的产品一般都比市场快很多,所以并不担心这个实验所占用的时间。”

转行需要耐心

一个年轻人拿着手术刀,却不忍心对手术台上的青蛙下刀解剖。站在旁边的老师断言——“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医生。”

这就是刚刚20岁,正在读医学专业的李永良。“从小到大,我的理想一直是做一名医生,但是因为这件事情,我开始反思。性格决定命运,就像老师说的,我可以成为一名医生,但绝对不会是一流的医生。”

李永良开始思考转行。“有哪一样工作是比较稳定的呢?答案是法律和财务,但是法律太贵了,我只好选择财务”。大学毕业之后,李永良加入毕马威马来西亚,开始了半工半读的职业转型。“当时生活过的很辛苦,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00元人民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关于 会计人物 CFO 的新闻 关于 会计人物 CFO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