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马威和普华永道工作的七年时间里,李永良主要负责审计和并购业务,这不仅使得他积累了非常深厚的专业经验,同时与大量优秀公司的接触也让李永良初步品尝了公司管理的真谛,“这为我以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因为财务是一个很广阔的职业,尤其是CFO更需要广阔的视野。”
见识过很多企业之后,李永良开始想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于是,我选择了一家刚刚创立,只有六个人的小公司。我与这家公司共同成长,六年的时间它迅速的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汽车公司——Perodua,员工达到4000多人,而我也不停的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从一个部门调到另外一个部门。”
转行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努力,从医学到财务如此,从Perodua到微软马来西亚更是如此。1998年,李永良从Perodua转到毫不相干的软件行业——在马来西亚只拥有80多人的微软。
总结自己过往的经历,李永良最信赖“patient”这个词,“这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钥匙,如果没有‘patient’,我不会转行成功,也不会突破‘天花板’。人最大的困难往往就是自己,如果不是坚定的抱着第一名和赢的心态,就随时可能产生退一步做第二名或者第三名的想法,最终导致失败。”
李永良笑言,虽然自己祖籍是福建,马来西亚离中国也很近,但是仍有很多文化差异需要适应。“比如,我刚到北京就职时,在全体大会上对员工说,‘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提意见,说出你们的想法,’每个人都在笑,我问为什么,他们说你真的会这么做吗?还有一次,我让一个员工做一件事情,但是他并没有执行,原因是他的直接领导并没有让他做,不能越级。”
“我需要融入这个环境,但却不是完全来适应,而是应该同时把我知道的国际先进氛围带进来。”现在整个财务团队很融合,在李永良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张员工送的幽默画像,上面写满了祝福。
李永良喜欢打高尔夫,认为这是惟一一项可以从事一生的运动。“高尔夫到底是sport还是game呢?我认为是业务交流的一种方式。可能专门去谈事情,对方只给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在高尔夫场上,我们却可以有四五个小时的交流时间。”最近10年来,微软大中华区总裁变动较为频繁,但在李永良看来这并没有对他与CEO之间的沟通造成什么障碍。“沟通的第一要素是目的。作为CFO,不仅要懂得财务,还要懂管理、懂业务,职位的特殊使得CEO和我有沟通的必要性,我们有共同的目的。”
“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太太很支持我的工作。每次工作调动征询她的意见,她从来只问我一句话:‘你确定这是你想要的吗?’从马来西亚转到香港工作时,我只用了五分钟就做好了决定。”李永良并不讳言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好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点,不仅生活不好,对工作也不利。”
主管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四个地区的李永良每个月都要出差,但是他的生活并不是四点一线,而是随时并进。“科技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带给人方便和快捷,这也是我们的动力和目标。”看着一群员工正在实验室进行触摸演示,李永良意味深长地表示。
李永良
1967年生于马来西亚,祖籍福建。
1984年~1988年就读于医学专业 ;
1988年~1992年,毕马威马来西亚公司,五年,审计 ;
1992年~1993年,普华永道马来西亚公司,两年,并购 ;
1993年~1998年,Perodua,历经6人到4000多人,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汽车公司 ;
1998年~2004年,历任微软马来西亚、微软香港、微软新加坡财务总监 ;
2004年至今,任微软大中华区C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