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学会计的第一课和我的启蒙老师
一九五二年六月我被调到财务科成本股当练习生,我的第一位会计工作的启蒙师傅姓马,他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美男子。他交给我的第一项任务是学习《成本计算规程》他说:“你以后的工作就是要学会算成本,怎样算成本,这个规程讲的很明白,你先看一看,不懂的问题问我”,当时还递给我一本书——《工业会计》。于是我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的,认真的阅读《成本计算规程》,并自学《工业会计》。
到成本股跟着师傅做的第一项工作是下车间。成本股共有5个人,股长带三个老师傅加我一个练习生(当时调财务科三名徒工那两个安排在会计股)。我跟着马师傅负责采矿车间的的成本工作,师傅说:“我们管的是基本生产车间,比他们管的辅助车间和管理部门重要”。师傅在言谈间似乎对所分管的工作很自豪。他的这种情绪感染了我,使我也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自豪感。当师傅领我走到一个山洞口时,我覚得很奇怪,心想车间怎么会在洞里?
这个洞很大,可以进出火车头,地面铺着铁轨。通道里灯火通明,我跟着师傅往洞的深处走进去,大概有30多分钟来到一个开阔地,四周用块石和木板搭起的简易房屋,走进一间挂有“主任”牌子的房间。房间里几张三屉桌,两个木制卷柜,一位姓陈的主任热情的和马师傅打招呼,客气的让座。我想到底是科室的人(那时还不习惯称呼干部)管着车间,车间的人才会客气让座。落座后师傅把我介绍给了陈主任,说:“这是我们科新来的小赵,(我那时年仅十八岁)和我一起负责采矿车间的成本工作,请主任以后多关照”。主任连连说:“好好,你放心,我们一定会热情接待的。”马师傅顺便翻阅了一下车间的生产记录和近期的统计资料,和主任闲聊了一会就离开了车间办公室。在回来的路上师傅简要的和我介绍了采矿车间的机构和生产情况。原来采矿车间下设“掘进工段”、“爆破工段”、“出矿工段”、“充填工段”和“维修工段”等单位,工段下分班组。采矿作业面分为上部采场和下部采场两部分。从水平巷道进去后往上是上部采场,往下是下部采场。往上或往下有一主井道,井道铺有轻轨可以通过卷扬机爬行矿车。主井一侧有木质的梯子行人手扶栏杆上下到采场的巷道又叫“掌子面”,每个巷道相距几十米吧。
回到办公室后马师傅说:“我们月末算成本在办公室里忙,平时就要经常下车间,了解车间的生产情况、原材料消耗情况,掌握降低成本的一手材料。”
到月末师傅给我的第一项工作是分配耗料单,和记“基本生产明细账”。教给我“火药”、“导火索”、“钢钎”和“坑木”是原材料,要记入……。之后我就帮助师傅计算成本。
铁矿石的成本计算是通过产品成本计算单实现的,师傅将填写好的成本计算单交给了我。我的任务是复核铁矿石的总成本并计算单位成本,当时的计算工具除了每人一把算盘外,成本股有两台手摇计算机,一台是德国产的黑人头,一台是意大利产的。手摇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是师傅教给我的。第一次复核总成本时比较轻松的就完成了任务,然而计算单位成本时很紧张,生怕出错。可是越紧张越出错,当我用手摇计算机求出各成本项目的单位成本后,我用算盘加起来却比总成本的单位成本多了一分钱,我反复计算了和加总了两三遍还是那样。我正在举足无措时,师傅发现我在那里发愣。就问我:“怎么啦?”。我说:“奇怪啦,怎么算加起来都多一分钱。”师傅笑了说:“是没有四捨五入造成的,用计算机除法就容易出现这个毛病”。师傅告诉我把多的一分钱从“车间经费”中减掉。就这样我终于完成了第一次师傅交给我的成本计算任务。
在这以后的日子里我学会了铁矿石成本计算的全过程,慢慢的师傅就甩手啦,平时跟着师傅到井下(车间)走一走看一看,每到月末我就负责成本计算,师傅则负责成本分析。但对成本计划、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觉得高深莫测,对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更是一窍不通。这些方面的知识只是在自学了《工业会计》后才有了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