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张磅的职场经历总有出人意料的时候。2001年,当他在财务板块做得如鱼得水的时候,却来到一线,从打扫厕所开始,管理门店。
“那时候每天早上6点来开门,从打扫到服务,所有一线岗位我都做过了,晚上打烊后,我还与一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起吃宵夜,甚至通宵打保龄球,你们一定觉得做一个店长很辛苦,但那却是我人生中非常快乐的一段时间。”在张磅看来,门店的工作压力远小于财务部门,最关键的是,他在门店一线操作中获得了实际经验,这也是他对麦当劳的企业文化颇为认可的一点。
实际经验让张磅意识到如何去平衡需要花钱的市场部门和需要控制成本的财务部门之间的矛盾,一年后,他回归财务岗位,任职麦当劳南中国区财务总监。2004年底,麦当劳中国区总部从香港搬至上海,于是在2005年初,张磅成为了麦当劳中国区CFO。
“快艇”麦考林
在麦当劳工作的10多年间,张磅平均每周都可以接到猎头公司挖角的电话。
“但我一直没有动心,麦当劳已经是很好的外企,我再跳槽没有意义,而本土民企的家族气息太浓,一个职业经理人非常难融入,所以我一直没有跳槽。”
直到有一天,张磅遇到了麦考林CEO顾备春,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在企业最困难时接手,并通过自身努力翻身。“麦考林的公司治理非常像外企,他们可以从200万元年营业额做到今天的10亿多元,仅花7年时间,绝对不容易,而且沈南鹏的红杉资本愿意注入资金,也一定有他的道理。”
在张磅看来,麦当劳好比一艘航空母舰,而麦考林则相当于一艘快艇,在后者,自己的发挥空间更大。
经过一番考虑,张磅在今年7月正式加入麦考林,任职高级副总裁兼CFO。
“麦考林有邮购、网络、门店等几大销售渠道,目前邮购是占据我们销售份额最大的形式,在中国市场已经做到了业内老大,而网购则排在第四,以门店来说,我们全国250家门店,距离最大的3000多家门店服装品牌还有差距。”张磅透露,麦考林的理想就是要在各个渠道都做到行业老大。
于是在近期,麦考林以自有资金投入1亿元进行网络营销,以提升网购份额。而在线下方面,则制定了扩展千店的方式。曾经见证了麦当劳中国门店从10多家发展到1000多家的张磅是顾备春最为看重的完成千店目标的主力队员之一。
“我在麦当劳担任CFO期间有过将全国近10家公司合并报表,成立全国财务结算中心的经验,这些都可以参考用于麦考林今后的发展,当然,麦考林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麦当劳几乎在华没有加盟店,而拓展加盟店是麦考林今后的大方向,我也必需加强风险管理。”
怀揣着明年四季度赴美国上市梦想的张磅正算着一笔账——以麦考林每年递增50%以上业绩来看,3年后麦考林年销售额可超过50亿元,10年后就是300多亿元。“上市只是一个过程,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