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史话正文
 

历史可能在你手中转向

来源:新理财   发布时间:2009-09-07  作者:汪一凡   编辑:accliu

阅读:2811  打印   RSS 字号:||

提起历史,人们大抵肃然起敬,谁都知道绝对不可“逆历史潮流而动”,言下之意,其发展必有预定的轨道。其实,从一些细枝末节上看,历史反而表现出偶然性,机缘凑巧时,常人即可轻而易举地让其转向。而且,一旦走偏了,因其“不可重演”,往往只能义无反顾地“将错就错”下去。我们试举几例说明之。

 

其一,物理学上,如果从一开始就说“电流的方向就是电子运动的方向”,该有多简捷明了!可是,由于早期人们认识不足,将电流方向定义反了,而又因种种原因改不了口,物理学教师只能告诉学生“电流的方向,是电子移动后留下的空穴移动的方向”,更有甚者,让学生充当“电子”,依次向同一方向移动位置,以便直观地演示“电子”移动后留下的“空穴”(空座位)的走向,如此这般,实在是吃饱了撑的;

 

其二,看电视的台湾新闻,不难发现最明显的台湾口音特点,是将“和”字读音如“汉”。考其源,据说是1945年光复台湾后发现,日本统治者长期的奴化教育,结果是台湾人只能说日语和闽南话了,故有北京大学教授魏建功等人的“推行国语运动”,而当时某位大陆教师就是这样读的(至今仍有唱片为证),从此,台湾人民便祖祖辈辈地说日月潭“汉”阿里木了;

 

其三,汉语一向习用“身分”一词,可是,不知是哪位高明随手写错,为“分”字加了个单人旁,于是第一代身份证一颁发,数亿人立即拥有了“身份”,也许是考虑到纠错成本极高(设每张20元,10亿张就要200亿元),词典上只好承认“身分”与“身份”并列,而因了人人随身携带“识字卡片”的教化作用,“身份”肯定要比“身分”更深入人心,实际上已经取而代之了。好玩的是,第二代身份证又推出了正面是“公民”,反面是“居民”的字样,“公民”等同于“居民”,历史也许将再次被改写。⑴

 

回到会计上来,也有类似的事件。在《蔡锡勇先生剪影》一文中,曾提及因蔡氏英年早逝,1905年出版的《连环帐谱》对会计实务几乎未发生影响,他精心选定的记账符号“存/该”自然也无疾而终。而就在这当口上,留日学生谢霖(1885—1969年,江苏武进人)和孟森(后为清史专家)于1907年在日本东京出版《银行簿记学》,谢霖先生是中国会计史上第一位CPA,颇多贡献,关于他的事迹,作者在资料充分时将另文介绍。会计史专家郭道扬先生对该书的评价是:

 

“通过《银行簿记学》一书,首次将借、贷这对记账符号及其借方与贷方的明确含义引入中国,使中国会计界人士开始对借贷记账法有明确的了解。作者在凡例中讲“日本原文,乃从西文中称量而出,虽偶有习惯上之名称,要以有根据者为多,…若贷借两方之称,乃此学进步必明之理,不在商改之列。”这也是我国学者最早对借方与贷方的确认。” ⑵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会计史话 会计史 的新闻 关于 会计史话 会计史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