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人物正文
 

张謇:兴于救国志 亡于现金链(2)

来源:新理财   发布时间:2009-10-05  作者:李烨   编辑:zlcx

阅读:3119  打印   RSS 字号:||
  据《南通县图志》记载,1920年,唐家闸人口近万户,已接近5万人。通扬运河沿岸工厂林立,商业繁荣。在当年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上,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这个弹丸小镇,而当时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叫张謇的人。

被拖垮的资金链

大生鼎盛之时,上海等地的银行、钱庄争相为其上海事务所提供贷款。大生掌握的现金最多时有两三千万,能透支的款项在五六百万之间。有熟悉当年金融行情的人说:“中国人不以存款方式,而以贷款方式借钱给外商银行的,只有大生一家。”由于借贷便利,大生进入了快速扩张期。

张謇曾说过,他“上不依赖政府,下不依赖社会,全凭自己良心去做”,事实上,当时的政府对企业家行为也基本不闻不问。张謇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读书人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为了这个梦想,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生投资扩张过多,用张謇自己的话说就是“本小事大”、“急进务广”,他建学堂、开交通、造公园、兴水利、办慈善……到他去世前,大生一厂仅为企业和公益事业的垫款就有70多万两,对其他企业的借款超过112万两,以往来名义被其他企业占用的也接近这个数字,3项合计超过了全部营运资本的45%。

张謇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严重拖累了大生。到了1921年,大生对外负债已经400万两。在第二年爆发的棉纺织业危机中,政府没有为他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大生迅速被拖垮,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

1926年,张謇带着遗憾与世长辞。

1925年起至1937年,大生曾由债权人——上海的金融资本组成的银行团接办。此后,大生纱厂不再有新的发展,其中大生二厂于1935年倒闭。张謇所办的其他事业,也处于停滞以至衰落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大生一厂、副厂、三厂经过公私合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分别改名为国营南通第一、第二、第三棉纺织厂。

上一页 1 2
更多关于 张謇 的新闻 关于 张謇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