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人物正文
 

夏草:被券商收编的打假斗士(2)

发布时间:2010-07-01  作者:张华   编辑:zlcx

阅读:6072  打印   RSS 字号:||
夏草本名郑朝晖,2002年来到上海。这一年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立的第二个年头,该学院是中国仅有的三家会计学院之一,曾因朱?基的题词“不做假账”而名声大振。

在学院任教期间,他的收入并不高,但到了联合证券后,用他自己的话说,薪酬水平“比在学院高很多”。

夏草的生活很单调,朋友少,更没什么应酬。他的时间极为规律,下班回家或是翻看杂志,或是陪妻女看看电视——他的太太不上班,为全职太太。

以前在国家会计学院任教,离家较近,而现在,他每天都要有两个小时的地铁生活。他时常一边以“能在上海滩这种地方立足,就已经很不错了”的句式来安慰自己,一边内心又对自己有莫大的期望。

在2008年之前,由于他的福建莆田口音很重且语速太快,而学院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体系又极为严格(几乎每堂课下来都要打分),这决定了他每月所授课次较少,工资自然也高不起来,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但2008年5月他在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的一次出镜,使他的生活出现了戏剧性变化。

央视的放大效应使得夏草“财务侦探”的名声大噪,并引发了全国媒体的跟踪报道。不久,夏草在学院的课程安排多了起来,这使他喜出望外,其月工资很快超过了万元。但一些媒体认为这是夏草财务打假给学院带来压力的结果,言外之意是,学院想通过给夏草安排紧凑课程的办法,分散他打假的精力。

但据夏草的一位同事表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夏大慰始终对夏草的行为表示支持,但一些中层领导确实受到了某种来自外界的压力。

夏草非常不愿意看到媒体对给他提供饭碗的学院评头论足,两年后忆及此事,愤慨之情仍然溢于言表,“当时有家媒体把我捧得很高的,但把学院几乎置于我对立面,当时我就差到他们杂志社门口静坐了。”

这的确是个难题。他喜欢媒体,但又担心媒体给自己、家人或朋友带来“伤害”。这也是他对央视心存感激,而对其它电视台心存戒备的原因。

“他是一个内心极为矛盾也非常敏感的人,”熟悉他的一位会计界人士说,“但越是小心翼翼,事情越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演进。”

2008年的漩涡中,他在厦门大学的博导、中国会计界泰斗级人物之一的黄世忠给了夏草“远离媒体,专注学术”的建议。他听了进去,但没能坚持多久。不过,他的媒体曝光频率降了下来。更多时候,他成了一些财经记者的“隐形顾问”。夏草一开始享受这种感觉,但很快就厌倦了,“一些记者纯粹在抄袭我的文章,”夏草说,“记者能赚得稿费,而我呢?”

“有人称我是‘财务界的马诺’”

“我没有接触过刘姝威,但后来再也没看到过她写的财务质疑文章,而只看到了她在体制内的如鱼得水。”

“曾有人分别称我为‘财务界的王海’、‘财务界的宋祖德’、‘财务界的芙蓉姐姐’”,夏草说,“不久前有人称我是‘财务界的马诺’,真让人哭笑不得。”马诺是他常看的一档电视节目——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中的女嘉宾。

尽管已跻身于名人行列,但夏草并没有因此获益多多,反而有不少的麻烦接踵而来。

夏草今年会出三本书,算起来,他的着作将近十本了,其中大都为他撰写的财务打假文章的结集。

但他的出版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一来,曾有出版社受到压力,在决定出版之后变卦,取消合作;二来,这些作品集销量一般,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的图书销售最好,单册也不过1万余本,版税也只有8%(即以40元的定价计,每本书的税前收入为3.2万元);三来,鲜有人愿意为他写序或在媒体上公开推荐,包括他的导师黄世忠。“我能理解,这是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因为意味着肯定我的行为,并与我站在同一队列。”夏草说。他于2008年8月出版的《财务揭黑》一书,序言作者是南方周末记者。

夏草很多时候会提到中央财经大学的教授刘姝威,当年她曾因一篇600字关于蓝田股份财务黑洞的内参文章而一夜成名。“我没有接触过刘姝威,但后来再也没看到过她写的财务质疑文章,而只看到了她在体制内的如鱼得水。”他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关于 夏草 的新闻 关于 夏草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