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没上市的时候,这三个周期大多是紧密重合在一起的,而这种重合会大量破坏财富。”林钜昌坦言,土地购置价格很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融资成本又很受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当资本市场好的时候,融资成本低,但地价会很贵,所以此时应多融资;等宏观调控到地价低的时候再买地;伺机市场好的时候来卖楼。“将三个周期独立,各自选好时机,这样才能挣大钱。”
林钜昌坚信,财务战略的成功其实是地产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除了将三个财务周期分离,独立把握最佳时机外,每个财务周期也各有个的学问。值得一提的是,龙湖集团融资开源的渠道已经实现了多元化。
2009年5月,龙湖发行了14亿元、七年期人民币企业债券。发行债券是龙湖延长债务到期日以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之一。据统计,除2008年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发行7年期、金额为5亿元的企业债券外,近三年来尚无第二家民营企业获准发行企业债。
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使目前A股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再融资审批基本停滞,虽然在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同样受政策影响严重,但境外融资给它们提供了喘息之机。在香港成功IPO募集巨资后,龙湖也没有放弃银行贷款。2010年4月,龙湖在香港与汇丰、渣打、东亚等五家银行签订了21.5亿港币的四年期银团贷款,年利率Hibor+2.85%。林钜昌向记者表示,这是龙湖上市后首次境外贷款融资,从启动到签约仅用了两个月,充分表明了各大商业银行对龙湖持续稳健发展的信心。国内的开发贷款有租期的限制,银监会要求不能超过三年期。而龙湖能够做到四年期,是目前所知中国房地产民营企业获取的最长年限境外贷款。“我们情愿贷款利率高一点,也要周期更长些,因为几个点的利息对公司而言是很容易消化的,但多一年的时间,对财务风险会降低很多。”尽管两个月便完成了这笔令林钜昌颇为满意的贷款,看似顺利的背后也有很多难点,但成功终有经验可循。“不止我们一家在找银团贷款,银团也要筛选企业;而我们的要求又比较高,目前市场的定律是只做三年期,我们最终能谈下四年期有三个核心要诀,首先要掌握好时机,龙湖正好是在今年2月和4月这两次宏观调控之间完成的贷款,一定要快,不能拖拉;第二,要跟这些银行有深入的接触,让他们从心底认可你这个公司;第三,要有取舍,懂得用可控的成本换取更大的风险保障。”林钜昌的回答言简意赅。
如何在公司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不败的竞争力?这个话题让身为CFO的林钜昌颇有感触,他从财务战略的角度总结了如下几个核心观点。首先让融资走在投资前面;其次,管理好公司未来的头寸(即每个月底的现金存量),地产公司最大的特点是先支付再回收,周期很长,中间有可能出现市场变化、政策变化和利率变化等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牵涉到很多对未来营运的预测和买地支付的判断,所以如何管理好头寸是很重要的,龙湖采取滚动预算的方式,每个月会把所有现金流叠拼起来,更新现金流预测,公司内部有最低头寸的要求,如果低于“红线”,要么增加销售,要么减少开支,严格执行,确保安全头寸是龙湖上市后财务管理铁的纪律;最后,贷款平均到期年限越长越好,龙湖是高速滚动开发的企业模式,平均2?3年就可以把一个项目全部做完并达到资金回笼,如果贷款周期是三年以上,那么资金就是安全的,2009年龙湖的平均贷款年限是两年半,现在已经达到三年多了,长于公司的资产运转周期。林钜昌总结,“过去必须先买地才能有土地证作抵押再融资,现在融资走在买地的前面,所有的财务运作,其实全部目的是为了融资走在投资的前面,这样才能创造出价值。”
此外,虽然龙湖目前的规模尚比不上万科、富力等地产巨鳄,但龙湖对产品的精益求精以及先造园林再盖房的理念,对北京开发商而言都是极大的触动。“房地产是靠人做出来的,龙湖从几年前的200多人扩张到现在的4000多人,对组织的考验是很大的,这不单单是做事那么简单,还有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感,这些需要有庞大的企业文化体系去支撑。”林钜昌认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同样是龙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希望60%靠制度管理,40%靠公司文化塑造,公司文化透过高管的做事风格,也会产生很大的感染力和传递力。”他认为这种积极投入型的企业文化,帮助了龙湖从一个地区性公司迅速成长为一个全国性公司,并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公司的管理资源不被过分稀释,保持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水准。
职场阶梯,“选择的资本”
本刊采访的众多CFO中,他们的教育经历虽不全然是财务专业出身,但也大多是与经济金融相关的背景。而林钜昌的教育背景和现在的职场经历可以说是完全“跨界”的,但却始终与地产结缘。
1991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物理专业的林钜昌,被香港太古集团选为管理培训生;三年后他加入风险投资公司ChinaVest,从此开启了投行生涯;后来做到美林证券亚太区副总裁的职位;2002年30出头的他加入了中国地产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华润置地,并于次年升任CFO;2006年龙湖地产通过猎头公司光辉国际找到林钜昌,最终龙湖地产成就了其职业生涯以来亲自完成的第一个IPO。
在龙湖地产履职的四年里,让林钜昌感到压力最大的是首次赴港IPO搁浅,“我们自己虽然很有把握,知道公司在未来肯定能最终上市成功,但其他人包括员工以及员工的家属,是非常期待的,我很怕他们失望。”而最让林钜昌感到欣慰的是,尽管龙湖发展速度很快,但公司文化层面还很朴素,“我们还是我们自己,没有变得财大气粗。”
作为空降兵式的职业经理人,林钜昌和董事长吴亚军女士彼此十分尊重。“我们的沟通很有共识,吴总是个很大气并有战略思维的领导人,她对我也非常尊重,给我很大的信任,让我产生了对这个平台和员工的使命感。”
在今年5月26日龙湖地产的股东周年大会上,林钜昌宣布退任公司执行董事的职务,将继续留任集团CFO完成正常工作交接,直至2010年10月31日。
林钜昌坦陈,自己在最好的国企地产公司和最好的民企地产公司都做过了,九年多的CFO经历也足以丰富。“我40多了,现在还能跳动,再过几年肯定也不会做更多人事上的选择。选择变动是需要资本的,趁我现在有这个资本,我想尝试些新的东西。”但林钜昌明确拒绝了其他地产公司的邀请,因为“没有地方比龙湖更好了。”
至于是继续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林钜昌给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