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力企业CFO,先要算国计民生的宏观账,后要算行业发展的中观账,随后,才能算企业经营的微观账。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怀书笑言:“其实作为总会计师,首先擅长的是企业内部问题;研究行业及相关问题,是勉为其难;关注宏观问题,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当前的环境下,做发电集团的总会计师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工科学生做了财务
在王怀书的身上,有着浓厚的时代印痕。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历了十几年的长期缺电局面。当时的电力经营实行统收统支政策,经营收入上缴国家财政,基本建设及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支出逐级审批调拨。各省(区)市的企业经常被迫拉闸限电,“停三开四”就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词汇。缺电原因是缺乏投资、缺少电力企业。
1981年7月,毕业于发电厂热能动力专业的王怀书参加工作,后因工作需要,转到财务岗位。“那时候财务工作有太多的计划经济特征,我们连‘报账会计’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报费用’的会计。”王怀书笑言。
1982年至1993年,他在电厂干了10多年的财会工作;此后10年,又转至山东省电力局和云南电力集团总公司工作,期间还在金融企业做过一年的财务总监。
这20年,正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电力行业都大步前行的20年。
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之际,王怀书从云南调到北京,进入华电集团,先后在筹备组、结算中心、财务公司、金融管理部等担任领导职位,2007年,他出任华电集团总会计师一职。
无论是专业背景,还是从业经历,王怀书都恰好符合当今CFO的复合型、多元化要求。谈及此事,王怀书颇有感慨。“当初改行,是不得已的事情,但结果,却成为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转折。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今天,无论是财务工作的内容、表现形式,还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段丰富的经历,应该是我们这代人都能引以自豪的经历。对于今后的工作来说,这段经历既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坚实的基础。”
发电集团的共同任务
2010年11月16日,王怀书主持了一个签约仪式—华电集团与世富(天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达成协议,旗下华电煤业引入投资基金,加大煤炭及相关产业开发力度,实现进军资本市场的目标。
融资,是五大发电集团CFO这一年共同的任务。
五大发电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都已经越了国资委给中央企业制定的红线。在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前十位企业中,电力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由于缺少获取资本的渠道,长期价格管制导致的低盈利和相对快速的发展,让电力行业进入风险攀升阶段。在高负债的同时,电力企业资产报酬率长期低于银行借贷成本,净资产报酬率低于国债回报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发电行业的市场主体构成和经营状况发生了一些很值得深思的事情:
—外资办电的情况几乎消失,在火电领域只剩下极个别有着特殊政策支持的公司;
—东部沿海地区竞争激烈,中西部地区经营状况惨不忍睹;
—借助区位优势(如浙能、粤电力等)、体制机制优势(如华润和部分民营企业)、产业链优势(如神华、国投等),新兴发电公司异军突起;
—五大发电公司规模迅速增长,但盈利能力大起大落并逐步下滑,财务状况堪忧。
负重前行的电力行业
五大电力集团艰难前行,但他们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贡献却不容忽视。
2000年至2009年,我国电力工业建设投资年均增长达到25.9%,发电装机年均增长达到11.8%。2009年,全国电力建设完成投资7702亿元,发电装机容量连续15年位列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