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商学院教授,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专访广州商学院副教授刘泉

来源:澳洲CPA 时间:2022-10-02 作者:澳洲CPA编辑:无忧草
打印 RSS |
导读: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刘泉女士是如何看待科技发展和财会专业之间的关系的?让我们听听她怎么说。

刘泉副教授是一位非典型的商学院老师。她本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计算机信息与技术专业,并通过浙大选送获得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最终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士学位。

在新加坡科学园当了两年“码农”后,她决定给自己多一些尝试的机会,便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攻读应用商学的硕士学位,毕业后顺利在澳大利亚的私募基金做起了交易员。

然而,交易员的生活通常日夜颠倒,繁重的工作加上时差,让她和家人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对家人的思念加之从小就憧憬老师的职业,她决定回国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传递知识,传授经验,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博士班进修,继续专业深造。

那么在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的当下,这位曾经做过“码农”的商科教授是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以及其对学生教育的影响的?让我们一起听听刘教授怎么说。

本期嘉宾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商学院教授,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专访广州商学院副教授刘泉

刘泉教授

澳洲注册会计师

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

以下内容根据采访内容进行编译:

“你知道ATECH吗?”

我一直和我的学生们强调,你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不进则退了。所以,了解数字化转型,是现在商科学生必须做的。

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电算化阶段、信息化阶段和智能化阶段。就像之前大家都要学习电算化软件、了解ERP,现在的同学们也应该去了解大数据、知识图谱、RPA等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除此之外,Atech(会计科技)即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方面的应用,也和Fintech(金融科技)一样也成为了大家探讨的话题,那么如何结合会计知识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并实现财务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也成为老师和同学们理应探讨的话题。

我也注意到很多商科专业的学生开始主动的学习一些计算机编程内容,比如说现在很流行的Python 编程语言,通过掌握这些IT技术实现自身拓展能力,更加契合当前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需求。

但是在我看来,对于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IT技术更是一种工具,就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掌握了语言的词汇、语法,句式、口语就能够与人交流一样,商科专业学生应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诉求,比如能够利用一些开源的程序包、工具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很好。

为了能够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学院也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设置、教学管理模式、师资培养和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提升。

√  从学生方面来说,

我们在给他们建立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强化学生们对于数字化的认知,另外从微观到宏观、管理到经营、产业到资本市场、注重多学科交叉和国际化商业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和全球化视野,拓宽在全球化经营环境、国际会计准则、金融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够站在企业的整体视角,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全面参与管理和决策活动的专业人才。

√  从老师方面来说,

我院也极力提升老师的会计数字化的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谈判与合作能力等软技能,希望能够在国际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拓宽专业知识、打造组织领导力,让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积极和有效的应对问题。

“教育信息化正不断加速”

疫情的爆发打破了学校原有的教学计划,改变了教学资源分配和进度安排。我们所有的课程转变成为了线上的课程,对学院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 首先,

线上教学的学生反馈和面对面教学相比是较差的,老师该如何传达自己的知识、传达自己的情绪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老师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在疫情的两三年里,老师们的教学压力其实是比以往更大的,他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准备案例,开发高质量直播、录播,为的就是能够在线上也能给学生们更好的课程体验。

√ 其次,

线上教学也无法满足实践课程的课程要求。学校的机房通常会提供完整版的财会软件给学生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实操。而在线上,老师往往只能通过视频或是一些试用版的软件来演示或实践内容的操作,无法深入探索软件应用。

√ 最后,

在线如何考试才能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成为了一个难点。这对老师该如何设置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样不确定性较高的学习环境,老师们的教学内容也开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灵活的调整。

在线上教学期间,老师们会更加注重理论教学的内容,帮同学们打好知识基础;如果能回归校园,老师们也会利用这些难得的线下时间,让学生们在1-2周内集中地进行实验操作。

其实,疫情的发展反而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也让在线教育更加普及,也更为社会大众接受。

现在我院也有一套完整的线上教学内容,这也是在疫情期间积累的财富。我也相信未来教育信息化也一定会继续加速,线上和线下的教育融合将会是关键点,一些全新的教学标准也将会随之重新构建。

“企业对高素质国际化专业财会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风险因素是不可以忽视的。因此,企业需要了解当地经营环境、劳动力市场、行业监管环境等等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控制财务风险,让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竞争时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对于国际化专业财务人才来说,以下的三点更是不可忽视的:

√ 硬实力。国际化专业财务人才必须能够熟悉海外的经营环境、监管环境、税收要求、法律法规、资本市场等等。

√ 软实力。国际化专业财务人才必须具备跨文化的管理能力,能与当地政府沟通,避免海外员工文化冲突等特殊状况处理。

√ 国际化专业财务人才还要熟悉当地的金融环境体系、创新性的金融工具等等,能够利用当地的资本服务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

因此,我还是建议同学们应该成为能够融入全球化的专业人才,保持好学精神和上进心,培养自己的国际化视野。疫情终有过去的那一天,中国企业出海的脚步却永远不会暂停,企业对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将是非常巨大的。

嘉宾简介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商学院教授,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专访广州商学院副教授刘泉

刘泉副教授曾任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会计与金融教研室主任、华澳项目教学主管;华澳项目是广东省最早的一批获得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始于2002年;任职期间和海外多所大学建立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联合办学双学位项目、负责申报学科新型专业,如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网络金融专业等;广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成为广东省特色专业;负责学院与行业公会达成深度合作,广州商学院国际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有资格在大四通过申请获得澳洲会计师公会会员资格。

点击这里,阅读微信原文。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