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企业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既是创造经济财富的主要力量,也是推进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是促进企业机制转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信息化也要求企业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深层次上进行完善和创新。
每年企业信息化的巨额投入,以及企业信息化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使得企业不得不更加关注信息化的战略投资收益、风险管理等深层次的问题。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关注焦点逐步从最初的IT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转向IT的深入应用与渗透阶段;从单纯的系统建设转向增加效益和价值,更加关注价值的实现、项目的管理、风险的控制、企业管理的改善、竞争力的加强和组织文化的创新;从追求更高更强的技术转向IT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应用更加综合、交叉的信息化知识体系,将信息化工作的重心从投资、解决方案、平台和系统建设转向管理、整合、价值和持续改善。信息化的评价也逐步由以“投入为主”确定信息化水平,转变为以“绩效为主”确定信息化水平,这一转变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引导和实践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绩效为核心”进行评价呢?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与IT应用相关的各种因素,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忽略但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因素。目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的战略实施、管理控制和项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信息化相关的评价制度还远未完善,而这些正是决定信息化成败的要素。目前国际上有一些先进的理念和实践标准,以及好的推行信息化评价的制度,如何将其融合到我们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实践中,是我们所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注意吸收这些评价思想的精髓,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书从如何正确认识信息化带给企业的价值的角度出发,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与管理的理论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述,并重点介绍如何运用IT创新的“三位一体(战略实施、项目管理、风险管控)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对信息化全过程进行绩效评价,以便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与制度。如图0-1所示。

资料来源:IT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 网址:
本书主要解决的问题
(1)系统性。系统地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与管理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读者对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涵义以及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认识。
(2)实用性。总结了几种典型的评价框架,这些评价框架基于先进的思想理念实践基础,对企业的实际应用具有实用价值。
(3)指导性。从企业关注的焦点入手,从不同层次出发,全面介绍了可供企业参考使用的三种评价体系,对于各类企业的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目标读者
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对政府部门领导、企业董事会、管理高层和咨询业咨询顾问提供一条理性认识信息化绩效的途径,并为其使用系统的企业信息化绩效管理方法提供有力依据。同时,本书也为正在深入进行信息化绩效管理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思索和讨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