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借鉴与参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参考平衡计分卡、BIT中的管控思想以及项目过程管理的精髓,结合影响企业信息化绩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使得评价体系建立在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基础上,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书的整体框架如图0-2所示。

第1章
主要从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问题存在的根源,揭示了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意义。
第2章
主要从信息化绩效的概念出发,解析了企业信息化绩效的涵义,总结了目前关于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各种观点,从学科划分的角度理解各种绩效评价,并从宏观和微观层次对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进行划分。从而对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理论体系形成概括性的认识,为理解后续章节的架构奠定了基础。
第3~5章
第3,4,5章主要围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重点,分别从战略实施、管理控制和项目管理角度形成了几种不同的体系框架,这些体系框架是全文的核心与重点内容。
第3章 以信息化战略实施为侧重点,主要介绍了信息化实施的代表性框架——IT平衡计分卡。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以及在信息化评价方面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如何应用IT平衡计分卡进行评价。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应用IT平衡计分卡构建评价模型。
第4章 以信息化管理控制为侧重点,介绍了信息化管控的基本思想,并重点介绍了以信息化管控为基础的标准框架——BIT,以及如何利用BIT的工具进行评价。然后,结合两个实际案例——某通信公司的企业内部信息化管控的实施,以及某电信系统集成项目如何应用BIT进行企业系统集成力量的评价,揭示了BIT在实际企业信息化管控中的不同应用。
第5章 以信息化项目管理为侧重点,基于项目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划分成四个过程:规划与组织过程,获取与实现过程、交付与支持过程、监控过程,并对四个过程的评价重点进行剖析,归纳了每个过程的评价重点。然后介绍了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的“重中之重”——控制方法,阐述了三个核心内容: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
第6章
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评价方法,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原理以及实施步骤,及方法的特点和主要适用范围,用以指导评价过程。
第7章
主要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从评价的基本问题出发,重点探讨了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评价思路、评价模型、评价指标等。最后结合具体信息化项目评价的案例,分析了如何具体运用该评价体系框架去进行实际的评价。
第8章
主要根据前面的分析与论述,总结了信息化绩效评价制度的意义,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建立与完善制度的可行策略。
致谢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诸多的领导、专家、合作伙伴、客户、同事以及家人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卓越的智慧、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和专业能力。他们一直在精神上给予支持,这是真正令我们感激的。
我们尤其要感谢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杨学山副主任的关心支持,感谢“IT治理智库”编委会的陈拂晓等众多领导与专家,他们的厚爱与支持是无法衡量的。他们在过去的三年中帮助我们形成和提升了我们的研究和实践。
我们特别要感谢孟秀转博士、李明博士对本书框架和特定章节的建设性的评议。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张立红女士为本书的编审所作的大量细致工作。
同样要感谢的是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包括王东红和李长征,他们杰出的执行与管理协助切实保证了工作的有序进行。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感谢我们各自的家人。完成本书占去了我们太多的时间,而其中一些时间本应该是留给家庭生活的。
此书献给以上的领导和朋友们,谨此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郝晓玲 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