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今年成功收购阿塞洛之后,阿蒂提亚仍然为当年IPO的成功颇为自得:“当时股票超过10倍认购,这对于一个钢铁企业而言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它也被《机构投资者》杂志提名为‘年度最佳股权融资’奖项。”更重要的是,此次IPO让投资者把伊斯帕定位为钢铁行业转型的典范。
早年经受IPO的洗礼,特别是与投资者不断进行面对面沟通的经验,为阿蒂提亚·米塔尔今年在竞购阿塞洛的斗争中获胜奠定了基础。当年的IPO也令所有米塔尔集团内部人士看到拉科什米·米塔尔对儿子的极大信任与极度期许。“当我开始为家族企业工作的时候,我感觉到我拥有一种优势,因为我是家族的一员。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讲,我也有劣势,因为每个人都在关注我会怎么说,怎么做,我是否能够接受挑战。IPO的成功因此显得至关重要。”阿蒂提亚说。
通往雅加达
尽管阿蒂提亚·米塔尔在沃顿和CSFB的学习和工作为财务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对钢铁行业的认知却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是获得竞购阿塞洛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米塔尔钢铁在业内的成功已经被传为美谈。米塔尔在1976年一次前往印尼雅加达出差的途中突然有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当时阿蒂提亚刚刚出生。米塔尔说服自己的父亲摩汉·拉尔·米塔尔(Mohan Lal Mittal),一名成功的加尔各答钢铁操盘手,帮助他以10万美元的代价在印尼购买一座年产量为3万吨的小型钢铁厂,他觉得可以与日本进口的钢铁竞争。最落魄的时候米塔尔每月只有250美元的开销,十几年之后,经过一番艰苦奋斗,他把印尼的工厂规模扩大了十倍,并开始寻找海外扩张的机会。1989年米塔尔购买了特立尼达多巴哥的钢铁公司。
在米塔尔创业的早期,阿蒂提亚在雅加达国际学校成长。这里也被称为“美国学校”,有2500名学生,其中一半是美国人,大多数教师也来自美国。“这是一所非常有趣的学校,”阿蒂提亚·米塔尔回忆说,“一切都很美国化——棒球、篮球、汉堡包、热狗,还有女孩邀请男孩跳舞的Sadie Hawkins,这是我最喜欢的。”当阿蒂提亚16岁进入沃顿读大学时一切都很顺利。
在此期间钢铁行业一直在他的视野之中。“我上学的时候与父亲经常有交流,”阿蒂提亚说,“我在雅加达的时候会经常参观钢铁厂。等我到沃顿之后,一次放春假,我父亲听说我要去(墨西哥的)坎昆玩,就执意要我在墨西哥的钢铁厂呆上5天,结果我和朋友们一起玩的时间只有3天。”
现代化模型
拉科什米·米塔尔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对钢铁行业的未来有了一整套自己的想法,虽然这一想法并没有得到多少业内人士的认同。他认为钢铁行业应该从一个以国有企业为主、被产能推动、不断衰退的行业,变成一个被全球市场需求驱动的、按照现代化管理经验管理的产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拉科什米决定把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领导钢铁行业的整合。他整合的思路就是推广自己在雅加达的经验,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比如说在墨西哥和塔吉克斯坦购买那些管理不善的钢铁企业,私有化之后争取扭亏为盈。当然,拉科什米的投资也不局限在发展中国家,他也购买了在德国和加拿大的企业。
在伊斯帕成功IPO之后,拉科什米的下一个大动作是1998年斥资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第四大钢铁企业内陆钢铁公司(Inland Steel)。阿蒂提亚也于翌年被正式任命为米塔尔集团两人并购小组的成员。在此后的几年中,他负责了在十几个国家钢铁企业私有化的项目,包括波兰、捷克、罗马尼亚、波黑、阿尔及利亚和南非。